2020新年伊始的1月5日,我参加厦门马拉松,以3小时16分17秒完赛,把个人最好成绩提高了2分多钟,现在看来,厦马之旅既幸福、又幸运、更觉得遥远得恍如隔世了。这是因为,后面的马拉松不是延期、就是取消了。
在1月份的时候,我常常到住处对面的校园操场里刷圈。在二月初,尚可在家属区的健康步道上往返跑。到二月中旬,必须戴着口罩短距离跑。从二月下旬到现在,就只能在家里立地成佛跑了。作为一名十年跑者,仿佛经历了自由飞翔、保护区放养、野生动物园散养、竹笼中遛养这一番过程。——正因为如此,才真切感受到以往在风中雨中阳光下的自由奔跑,是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
一直以为马拉松是由一个个跑者个人的跑步兴趣所构成的小事。在新冠肺炎疫情到来之时,跑步却成为增强抵抗力、使自己能够健康活下去的要事,并由此推断出:这可能是表现出一个国家的国民体质状态与发展活力的大事。
马拉松当然不是生存的必需品,而跑跑步却好比是大疫之下的生活中无须抢购就可获得的防病毒口罩或免疫增强剂。
下图为我在去年的武汉马拉松上。现在看来,不胜唏嘘。
难道足够的运动不是抗御目前尚无药可医的新冠病毒的灵丹妙药吗?就算是参加马拉松运动所积蓄在体内的坚忍精神,在疫情禁足的特殊时期,也足以理所当然地成为抵抗外界诱惑、铁心宅在家里的纪律约束了。跑马者往往会用他们的名言时刻安慰着自己:哪有什么胜利可言,宅住,就意味着一切。
新冠肺炎病毒限制出行这么久,肯定会毁掉一批人的马拉松前程,因为荒疏了,长胖了,松懈了。同时,也会坚定另一批人的马拉松梦想,领悟了,珍惜了,续命了。疫情当然会重塑马拉松群体——2020年“开禁”后的马拉松风潮迎接的不再是以前的那拨人——散漫的、淘汰了,忠贞的、留下来,即便是同一个名字,也是浴火重生的新一个人。
我们每天都知道,仅靠宅家是宅不过新冠病毒的,但是在这种状态下以马拉松的精神坚持自我锻炼,就不仅能战胜人传人的冠状病毒,也一定能够克服自生的懒癌病毒。
其实,只要找到“疫时跑”的规律,也能够发现其中的特有优势,比如在室内更方便集中注意力训练核心力量,解决马拉松的肌力不均衡问题;戴口罩跑正好提供了低氧含量训练,对强化肺活量、氧耐受性都有好处;改变以往的跑步环境条件,也可以帮助我们检视、修正某些不良习惯,对疗愈过去遗留的小伤痛也挺有效果的。也许更重要的是:它相当于一次关于马拉松的"历劫"修炼、"开挂"考级。宅一宅让我更懂得:跑,不是最重要的;理解跑,才是更重要的。
在漫长的无马的日子里,天天都会怀念那一城城的精彩赛道。原以为举办马拉松只不过是一个城市的营销策略,现在看来,举办马拉松恰似是一个城市面对疫情的体检报告,而在某种意义上,那些貌似繁华的都市是否真正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并取得良好的强健效果,更是成为从今往后的治理课题、城市良心。一个城市的治愈率,当然是由医疗卫生水平决定的;而一个城市的强健状态,则可能由体育运动包括长跑普及率来扛着。跑,不光减肥,还健肺。
下图为去年的大连马拉松中,最后几名跑者到达终点的实拍。
马拉松既是团体的事、也是个人的事,抱团跑时温暖、热闹、有气势,个人跑时简便、自在、好做梦。疫情让我们反思明白了:坚持跑,与其说是肌肉筋骨体力活,勿宁说更是品性、能力方面的本事。现代社会丰富多彩,说到跑步就有跑团、教练和赛事,我们反倒成了某项社会服务的接受者。而在祖先那里却不是这样的,奔跑,是存活下来或者淘汰出局的生死技能。在隔绝与寂寞当中战胜自我,可能是人类生存进化一路走来必须依赖的基础美德。疫情下的“自修跑”让人明白了一项使命:这世上有些事,只有靠自己孤独地完成。
战胜疫情、历劫浴火、雕琢人生……许多事,和马拉松一样,都是一步一步熬过来的。去年我跑了11场全马,颇为自得,还准备今年变本加厉。去年岁末,我选了13张马拉松照片做成一副台历。现在,从马拉松场次上赶超去年的梦想已不可能实现了,我就对着2020的马拉松台历,鞭策现在的自己在强健的状态上领先那时的自己。
这就是2020不幸的疫情给我的人生马拉松之旅带来的启示和动力。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