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结束后,我就一直想着写一篇赛记,对我的首场上海马拉松赛做一个总结。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新PB的比赛,的确值得记载下来。
然而,上马,以及上马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事,让我的心情同样不能平静。那时我还在厦门出差,手机微信的朋友圈里突然被一则寻人启事刷屏,一个老同事的儿子突然在上海失踪,他和老伴儿急坏了,希望在上海的或是上海有亲戚的朋友们转发,帮助寻找。我就说我即将到上海参加马拉松,我可以帮助寻找。只是一说,没有多想。我就到上海去了。
星期四的傍晚到了上海。一路上只记得上马组委会通过10086不断地发短信,一条一条的提示,一条一条的提醒,让人感到温馨,同时也让人心生些许紧张。从虹桥到酒店在地铁里感觉很快就到了。到了房间里感到冷,才知道冬天就要来了。于是打开空调,慢慢地房间里才有了暖的感觉。第二天跟老伴儿通电话,老伴儿第一句话就是:你感冒了!我才意识到已经严重鼻塞,说话变音了。好在并无其他症状,心说多喝水一定能好。
赛前领装备。地铁12号线转8号线,很快到了会展中心领装备的地方。路上只是见证了早高峰时期上海8号线拥挤的盛况。排队候车,车来了,队伍前方一阵混乱。我在队伍的后面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伸长脖子看了半天,随着地铁关门的警报声,队伍平静了下来。接着地铁快速的开走了。队伍往前走了不少,我可以清楚地看见车门了。第二辆车来了,门一开里面的人只是在动,要下车的人一时下不来,外面的人迟疑了一会儿,开始往里挤,有的人挤上去,又被下车的人挤了出来,如此反复多次,前面的人都挤上了车。我乘坐的是第三辆车,挤上车并不费劲,上了车发现车里没有想象的拥挤。两三站以后我甚至还能坐上座位。由于到得早,到会展中心门口时,组委会设置的迷宫状排队护栏空洞的摆在那里,显得有些多余。我很快通过逼仄的护栏,来到门前。一个小伙子检查了证件和确认函、体检表就让进去了。一切都显得顺利。领装备更顺利,组委会把领取装备的号段分得很细,便于志愿者们查找,没有排队,我直接就到指定的柜台前,把我的资料交给那个女孩。女孩稍作检查很快就把我的参赛包交给了我,前后不超过两分钟。
接下来就是马拉松博览会。我曾经参加过四次北京马拉松,那里的博览会也可以算作盛大的,但与之相比还显略小些。刚开门不久,有些展位还没来人,我只能站在空荡荡的大厅里想象了一下人多时的样子。空中回荡的是我这个年龄的人无法叫出名字的音乐声,节奏感很强,好像是流行的嘻哈音乐。走马观花,我快速地将整个展会浏览了一遍。在一个卖眼镜的柜台前,我想到自己走时匆忙,忘了带眼镜,就有一搭无一搭地与售货员搭讪,这个眼镜多少钱?售货员:500元,您可以试试。我试了一下,照了照镜子。300元。售货员说卖不了。我说了声遗憾,就把眼镜换给了她,转身要走。她说我的权限可以,反正是今天第一单。我其实不是非常坚决地要买,她这么一说,我只好刷卡买单。
赛前热身。星期六早晨,我6:00就出来了。到了上海体育场,大门竟然的开着的,于是跑进体育场,在场地上跑了几圈。这里显然已经布置好了,终点的一切设施都准备好了。不得不佩服上海人的工作效率。场地上只有一个跑友在跑步,碰到一起时微笑示意。他跑得很快,我因为第二天就比赛了,也不加速。他跑了四五圈做了做拉伸就回去了,我也离开了这个第二天的终点。跑出体育场,看到一对军人在武装拉练,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可能累坏了,在墙根吐,过来的军人只是拍拍他,便匆匆去追赶队伍去了。心想部队的训练就应该这样。这时黑人特邀运动员也来热身了,一男两女共三人。我看到他们跑动的节奏很好便加入了进来,跟着他们围着东方体育中心跑了两圈。确实不错,看着节奏不快可下来一看,每公里竟然达到了5分零1,平时我要是这速度就已经喘起来了。赛前还有些事情就不一一叙述了。
奔赴赛场。
随着起点越来越近,人也越来越多,起点的各种标识也都依稀可见,到了滇池路口,这是我D区的入口。由于来得早,存包、如厕非常顺利,很快就进入了D区。这时人还是不多。开始拉伸,跟那些不认识的跑友打着招呼。人越来越多,但并不拥挤,我觉得上海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一切都那么秩序,大家都按照指定的区域集结,没发现有越区跨区的现象。区域之间的小伙子不用费劲维持秩序,大家都很自觉。交谈中知道,这些小伙子志愿者并不是大学生,而是武警战士。我不由得对他们产生了敬意,因为这是在南京路上的军人,我想到了南京路上好八连。6:30开始了热身,由耐克公司指派的健身教练做示范,动作简单而有效。做了两遍。6:50开始领导讲话,也很简洁。齐唱国歌,发枪。一切简单顺畅自然。
赛道上的拼搏。
用心的设置,贴心的服务,欢乐的跑友,一切都那么相辅相成。大家努力的奔跑着,享受着上马为跑友们提供的各种服务。补给站之多,补给内容之丰富是国内任何赛事都不能相比的,还不包括热情观众们提供的私补,我就在一个观众手中拿到了一只红牛,连声谢谢。
大约11公里以后,赛道变得宽阔,于是加快了脚步跑了上去,于是跑过了半程,于是跨过了29公里大桥。30公里竟然没感到要死要活的疲劳,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速度。在黄浦江边绕来绕去的折返也并没有令人心烦。进入八万人体育场,没有以往看到拱门后的激动。我并没有着急,我知道已经PB了。
赛后
返程。当天下午就从浦东机场,回到内蒙。内蒙的天气已经是冬天了,离开时由于天还没有降温,冬天的衣服带的不多,傍晚昏黄的街灯下,人已经瑟瑟发抖了。朋友电话说那个丢失的孩子已经找到了,但人已经死了,是自杀!28岁,1米8的个子。电话中他不停地反复这两句话,他的惋惜之情也感染了我。是什么让这孩子走上这条绝路?亦或是他个人觉得这并不是一条绝路而是重生之路?百思不得其解。先不说原因,就我本人的经历就足以解决这些问题。我是2012年开始跑步的,那年48岁,一次体检让我都快崩溃了,几乎所有的指标都高。重要的还有几乎每天都失眠,凌晨1点或2点醒来就再也没有睡意了,这让我痛不欲生,几乎到了抑郁症的边缘,那时常常想到自杀。但是长久以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教育根深蒂固,孩子尚小,为人父之责任,让我一次次地放弃了这些念头。于是开始了跑步,500米,10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到半程全程马拉松,跑步强壮了身体,改变了身体的各项参数,带来了自信与幸福,曾经一度一年能跑全半程马拉松六场比赛。我没有成绩要求,只要让我跑步即可。逝者已逝,我们不能再追究什么深层的原因了,但是在这个孩子心里,至少缺失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父母的责任。
生活中我不太会动员人们去跑步,这些年由于我国马拉松运动刚刚起步,跑者和举办方都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都需要退去喧嚣沉静下来,有人一度武断地把这项运动看成是刀尖上的运动。但是这些年由于教育对成绩要求的的极端化,学校里能给孩子们在生命过程之中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于是年轻人选择自杀的现象层出不穷,在这里我再一次呼吁,都去跑步去吧,或许因为它是你的本能,或许是因为它最简单,反正去跑马拉松吧,它不仅能给你带来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比赛之后的那些充满人生哲理的思考,会让你的生命变得灿烂辉煌。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8967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