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5上马一周记:像胸口碎大石般地奔跑

像胸口碎大石般地奔跑

        TVB(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是伴随我度过童年时光的亲密伙伴,记得每年的《万千星辉贺台庆》、《星光熠熠耀保良》等等超级综艺秀更加是不容错过的年度“大戏”。当年衡量一位艺人在香港娱乐圈的当红程度就看ta有没有资格上以上节目。而且,明星们不仅仅是上节目露个脸、唱首歌那么简单,必须要有惊人之举,方能在八九十年代竞争剧烈的娱乐圈“出人头地”。



        肥肥沈殿霞的踩灯泡、踩鸡蛋,吴刚师傅的吞滚油、吃火炭……相信曾经看过的朋友都不会忘记当时的震撼。其中,给童年的我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1983年刘德华表演的“胸口碎大石”!两大块麻石沉甸甸地压在“华仔”赤裸的胸口,一名大汉抡起大铁锤,一下又一下地砸在石块之上。第一块麻石顺利碎裂了,但第二块麻石似乎太坚强了,打不烂,大汉只得继续加力重捶。“华仔”也从开始时候调侃自如,逐渐变得神色凝重、一语不发。……一下,两下,三下,四下……麻石终究在“重锤”与“胸膛”之间裂成碎块,“五虎将”的众兄弟赶紧搬走碎石,扶起“华仔”。当时,我在电视屏幕上看着他已经脸色大变,旁人还追问他“现在感觉怎么样?”,废话!当然是痛苦了,都写在脸上了。不过,“华仔”咬紧牙关,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艰难地吐出“没事”之后,随即旋身回去后台。1983年的那一幕,我作为一个小孩子在电视前惊呆了……《神雕侠侣》的大侠“杨过”竟然还有这一手!我不解地问大人,他是怎么做到的?大人回答,因为他是“刘德华”嘛,他当然能做到。吓!就因为他是刘德华所以他就能人所不能,推论果真简单?这个疑团一直萦绕在我心间许久、许久……



        多年以后,看《志云饭局》,第一集的嘉宾就是刘德华。“华仔”聊起当年的“胸口碎大石”,我才知道为什么他要急着回后台,原来,他赶回后台是“吐血了”,那口血一直强忍着含在嘴里。其实,表演“胸口碎大石”的关键是抡锤子的人,他不能死命地“砸”,必须用巧劲来“敲”,当年那位师傅眼看第二块石头敲不开,急了,所以使了狠劲,“华仔”才会被捶得吐血。



        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分析成功者为什么会成功是最“不费劲”,因为最不需要动脑子。类似的句式如下:巴菲特为什么有钱?因为人家是“巴菲特”!松风为何跑得快?因为人家是“松风”!这些解释的潜台词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人家有超凡的天赋,我们普通人就是做不到,所以不要去想了”。我并非要否认天赋的作用,但事实上,大部分时候造成我们一般人“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不是天赋差异,而是“努力程度”。刘德华不是天生骨骼精奇,因此他轻易就能“胸口碎大石”。刘德华之所以成为“刘德华”,不是因为他“有超凡的天赋”,而是因为他“肯超凡地努力”。



        42.195公里的全程马拉松要跑进400、330、300、230,这四道门槛是对四种不同“天赋”的人而言的。你可能怎么努力都跑步不进230,但你努力一点可以跑进400,甚至330。不过,只要你一使用了“我的天赋不行”这个“万能理由”,你就连400也是可望而不可及。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述说了贝多芬创作四重奏的著名动机:“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决定我们人生能否达成自己设定目标的,除去客观条件外,关键就是我们在这句话“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的最后,添加的符号是“?”还是“!”



2019上海国际马拉松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65830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