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札记: 长辈们活力满溢的精气神,让短暂的相处时光充满了正能量。 交流期间,他们没有吹嘘着自己过往地丰功伟业,提到成绩时反而会害羞,面对镜头的他们会紧张,也会不自觉地跑偏题。他们有很多想跟“孩子们” 说,很多时候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于很多人而言,南京路无疑是上海的代名词之一,从迷人眼的十里洋场到家喻户晓的商业街,这条路见证了上海的变迁,也诞生了诸多上海传奇,前有举国闻名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后有惊艳赛道的“南京路长跑队”,都可谓是上海城市精神的代表。
然而,在网络传播盛行的时代里,“跟不上潮流”的老一辈上海人,无奈地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可他们分明是跑在“潮流前端”的人啊。
那时,全民健身的号召还没发起,南京路上班的徐孙烈老先生就在1979年牵头成立了“上海南京路一条街中老年长跑协会 ”(南京路长跑队的前身),旨在推广跑步运动,号召大家动起来;
那时,跑步还没成为一种时尚风潮,1982年南京路长跑队举办了第一届民间马拉松,比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足足早了14年;
那时,“兔子”还没成为国内马拉松比赛的标配,他们的手上也没有带着Garmin的手表,全马跑进300却是长跑队当时的平均水平;
那时,还没有超马比赛,也没有FKT之类的说法,他们就曾组队从上海跑到北京的,达成了“历时20.5天跑过1250公里路” 的壮举。
“不善言辞,只会行动” 的他们用践行书写着传奇。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跑赛里,总会见到南京路长跑队队员的身影。
长跑队里除了不少退役的田径运动员,还有老一辈的田径教练、田径裁判助阵,这也让他们在“专业性”上底气十足;
每个月末都会有的集中测试,不仅让他们更清楚自己的实力,也在日积月累中感受到因为坚持运动带来的身体改善;
“我们的经费是有限的,但跑步的人情是无限的,爱好跑步的人都可以参加”,每年如期举办的自家马拉松赛,是每个队员的骄傲,“我们没有野心,我们只有一颗红心”。
可他们也苦恼于大众对于老年人的“误解”,许多比赛设置了年龄上限,上了年纪的队员不再能参加比赛了。
我们所谓的担心,也许只是自以为的多虑。经历过岁月洗礼的他们,或许比我们更懂得“健康对于生命的意义”、更明白“什么是量力而行”。
“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如果体力达不够了,我们就放慢速度,是在不行就用走的“、”年龄不是问题,速度也不是问题,完赛就是冠军,有梦想就能实现”、“队里从来不提倡临阵磨枪,我们都很注重平时锻炼”……
可以见证上马的蓬勃发展,令他们欣慰不已,却也因为赛事取消了团队报名,采用“网络报名+抽签” 方式获得参赛资格,让这些“不太懂行”的老人家们多有报不上名的遗憾。作为长辈的他们,渴望能得到年轻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见到本土选手站上最高的领奖台。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自从这以后,我就觉得自己可能会一直跑到生命的尽头了。
回应
回应
回应
- 一年内的参赛同等距离的完赛记录
- 近期体检证明(可以要求必检项目)
- 家属签字
大铁都能为老人家单开年龄组,我们的马拉松没道理拒绝有能力的老年人。。。
回应
回应
这个是长跑创建了几十年的比赛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