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NuclearKitty的第719篇原创文章
疾速的世界里,
每位跑者都如饥似渴的渴望着一双
Nike Zoom Vaporfly 4%。
2017年 NIKE Breaking2 计划不仅带来了大名鼎鼎的 Nike Zoom Vaporfly elite 和 Nike Zoom Vaporfly 4%,也将 Zoom X 泡棉缓震科技展现到了跑者面前。
超轻质的疾速体验,出色的能量反馈,让使用 Zoom X 泡棉作为中底的 Nike Zoom Vaporfly Elite 和 Nike Zoom Vaporfly 4% 受到跑者们惊人的好评和反馈。
而Nike Zoom Vaporfly 4%极小的产量、高端售价和较短的使用寿命,也使Nike Zoom Vaporfly 4%并不能满足大多数跑者日常训练的需求。
继 Pegasus 35 之后,Pegasus Turbo腾空出世。
明日发售,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预售产品详情。
Pegasus Turbo 既保留了深受跑者喜爱的 ZoomX 泡棉,又满足了舒适性和各种日常训练适用性。NuclearKitty特邀三位资深精英跑者 8K、小马达、小糯橙橙,率先体验 Pegasus Turbo 跑鞋的傲人之处。
去年基普乔格造访上海,完成了他在大中华区的首次 “突破挑战” 之旅,很荣幸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对 “Breaking2” 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Pegasus Turbo并没有搭载碳纤维板,但却采用了和 4%、Elite 同样的 Zoom X 泡棉中底技术,骨子里流淌的就是纯正 “Breaking2” 之血。
ZoomX 泡棉优异的能量反馈和极轻的重量完全能够满足跑者的日常训练所需,而碳纤维板的弹性响应过快,在比赛时是利器,但在日常训练时,过快的弹性响应是我们有氧慢跑时所不需要的。
所以,Pegasus Turbo不盲目搭载碳纤维板更显务实。
我们还能看到更多“Breaking2”时的设计元素,比如4%鞋后面象征着速度的那一抹红。
这一次红色条纹从鞋舌一直延展到鞋头再翻转向下继续延伸到鞋底中部,辨识度极高,又个性十足,个人很是喜欢。
底部鞋跟采用和4%一样的空气动力学流线设计,看起来科技感十足。鞋帮后上沿处也设计的很巧妙,很像中国古时酒器微微弯曲出去的杯口,弧度煞是好看。
穿着 Pegasus Turbo 跑在路上时才发现这一设计不仅美观,更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很贴合脚踝在跑动时的角度,又不产生局部压迫,说人话就是跟脚又不卡脚。
个人觉得 Pegasus Turbo,LSD和Tempo都能胜任,日常慢跑更不在话下。我还亲手测量了男款42码的鞋重,约为220g左右,供参考。
Pegasus Turbo 自然让人爱不释手,但 Pegasus 35 却让我更加好奇,Pegasus 32,33,34 都陪伴我跑了数千公里。
全新的Pegasus 35 既让我看到了经典传承,坚持 Zoom Air 和 Cushlon 泡沫的组合,并没有应用新材料;又让我看到了全新的设计语言,鞋帮上沿和鞋跟后侧的流线型设计和 Pegasus Turbo 几乎一样,鞋面透气孔也经过了优化,增加了更多气孔的排列来帮助散热,上脚后比以往系列透气不少,鞋面也更加柔软。
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太热的缘故,上海这几天36°高温,我穿着35跑在板油路上,中底反馈也比前几代来的更加柔软。
Pegasus35 42码亲手实测约255g,重量上对比前代并没有明显变化,虽然外观款式上有很多革新之处,但它还是那个我们印象中的飞马 —— 皮实耐用,长距离训练时的可靠伙伴,值得信任。
Nike有一款系列跑鞋称为Pegasus,很好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科普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希腊神的名字叫珀加索斯。传说中生有双翼的神马,被其足蹄踩过的地方有泉水涌出,诗人饮之可获灵感。
2014年底刚开始跑步,对于跑步一无所知的我,在店员的推荐下买了 Pegasus 31紫色配色。当时穿觉得很舒服,也是这双跑鞋,带我跑出了各个距离的最佳成绩。
Pegasus 今年已经是第35代了,依然继承了以往包裹性好的优良性能,多于宽脚掌更为舒适。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劣势在于面料有些厚重,冬天是很好的选择,更适合训练,鞋子本身的重量相对于比赛竞速鞋要重一些。
以往的竞速鞋鞋底都偏硬,对于曾经得过足底筋膜炎的我也是一种考验。心心念念入手的 Zoom Vaporfly 4% 跑鞋确实适合比赛,但考虑到价格和设计,平时穿有种过分的奢侈感。
Nike 最新推出的一款 Nike Zoom Pegasus Turbo 跑鞋,终于解决了我找不到一双又轻薄又快速的训练跑鞋的困扰。
初看 Pegasus Turbo,被它的颜值所打动。薄荷绿的基础底色为夏日带来一份清凉,中间的红色线条更带来了十足的设计感。
半透明的鞋面展现与鞋带交织的 Flywire 飞线设计。拿到手里发觉鞋子极轻,男款单只US10码大约重238克,而女子单只US8码仅重196克。
迫不及待试穿,鞋子的包裹性很好,中足两侧的飞线将鞋带直接锁定到中底,鞋后跟与之前的 Pegasus 35 和 4% 都有相似之处。
新鞋开光,心急如焚,我直接穿着在30度湿热的夜晚,绕了最熟悉的世纪公园4圈,去充分感受这款新鞋的缓冲与竞速感。
Pegasus Turbo 与以往的P系列相比,不但轻盈,而且弹性极好。主要是因为其运用目前最轻质的 Zoom X 泡棉材料,与Vaporfly 4%相比,减少了中底内部的碳纤维板。
Pegasus Turbo 中底前后高低差10毫米,每一次跑动,每一步落地,它都会迅速反弹并推动前进。鞋底是五边形的网络结构,增强了它的耐用性和缓震性,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抓力。
这双薄荷绿色的 Pegasus Turbo,将作为我竞速训练的主要跑鞋,伴我度过炎炎夏日,期待在日后的训练中看到它更多的活力。
作为 Nike Zoom Vaporfly 4% 的超级死忠粉,深深痴迷于 Vaporfly 4% 的脚感和回弹。怎奈4%价格不菲,且物以稀为贵,所以平日里训练并不舍得穿战靴任性刷圈。一双具有相似脚感的训练鞋,让我寻寻觅觅着。
直到一日疯传朋友圈的消息:媲美4%的日常跑鞋 Pegasus Turbo 出现了。
据说它的中底采用了与 Vaporfly 4% 相同的Zoom X 泡棉缓震科技,第一时间给予双脚能量反馈。想到穿着 Vaporfly 4% 时“飞一般”的感觉,毫不犹豫关注了这双“超级飞马” Pegasus Turbo。
打开鞋盒的那一刻,兴奋感不言而喻。
外观:熟悉的流线型后跟,10毫米地前后掌高低差,雪白地 Zoom X 字样。没错,就是它了。
上脚:小心翼翼地穿上鞋子,第一感觉就是包裹性极强,让双脚极具安全感。值得一提地是它后跟的领状设计,稳稳地拖着跟腱,似乎减少地受伤风险。
开跑:迫不及待的带去世纪公园开光,还煞有仪式感地选择变速跑,想试试这双鞋在每个配速地表现。
上脚触地感受反馈不错,回弹充分,让膝盖和脚踝的压力减轻。尝试加快速度,随着身体的前倾,Pegasus Turbo 的回弹力越发明显。这个特点与4%非常相似,只有跑到一定速度时才会有所体现,或许这就是 Zoom X 的魅力所在吧!
不仅如此,Pegasus Turbo 在长距离跑步中也表现突出。长距离训练后期,腿部的疲劳感在 Pegasus Turbo 的助推下有所缓解,这也着实让我不由为其后程加持而惊叹。
这双“可甜可盐”的 Pegasus Turbo 着实不简单,刚拿到手3天,就忍不住穿着它刷了40公里。
如果说 Pegasus Turbo 的代名词是“涡轮增速”,那么Pegasus 35则可以说是“稳重可靠”。
一直以来,有新人跑者询问我“初跑适合什么跑鞋”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推荐Pegasus 系列。原因很简单,它的稳定性和舒适性都非常适合初级跑者。
虽然我已经是尝试过几代 Pegasus 的老粉丝了,但初见 Pegasus 35 时,还是为其颜值惊叹了一番!它变了,变得时尚了!
对比往年的P系列,Pegasus 35 外形上变化很大,后跟变高了,鞋舌拉长了,还有就是那熟悉不过的流线型鞋面和落差10mm的上翘鞋跟。
Pegasus 35 在颜值上大大增强,绝对有被当作潮鞋的潜质。
穿上 Pegasus 35 小跑几下,熟悉的稳定性和缓冲性,无论对刚刚尝试跑步的新人,还是对平日里堆跑量的进阶跑者,都是“稳稳的幸福“。
对比 Pegasus 31、32、33、34,Pegasus 35的透气性明显改善,炎炎夏日上脚也并不觉得闷热。
很感慨 Nike 近两年在跑鞋上的无限精进。
无论是去年一鞋难求的Nike Zoom Vaporfly 4%,还是今年又掀起关注高潮的 Pegasus Turbo,又或者是不断创造经典的Pegasus 35,都让跑步爱好者们怦然心动。
再一次相信 Nike 在跑鞋的科技突破上的“不信极限”。
如果你慢跑达人/新手跑者,
Pegasus 35 会给你全面的稳定和超强的缓冲。
如果你是追求进阶的疾速跑者,
你曾对 Nike Zoom Vaporfly 4% 垂涎,
但却因 Nike Zoom Vaporfly 4% 极少的数量和高昂的价格而久久不得,
那么,Pegasus Turbo 绝对是你的梦中所求,让你在日常训练之中也可以体验疾速而飞的快感!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201837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