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算是一个咕咚app的重度用户,截止到今年5月份底在咕咚内累计的跑量7700多公里。跑步三年多,虽然成绩没有什么突破,但是变成了一个重度数据控、装备控,跑步仿佛成了附属产物,对于跑步装备、佩戴设备和各种运动app的痴迷和不断购买成了激励我跑步的主要动力。
书归正传,去年年底就关注到了咕咚Running Friends智能跑鞋,消息是来自于跑友的爆料。直到在4月份的京东众筹平台产品上线后才了解到智能鞋相关产品信息。
京东众筹的早鸟价为199元,比预计的正式发售价便宜不少。从我拿到手的鞋子标注的信息来看,智能鞋的市售定价应该是299元。
一、跑鞋性能体验
无论官方对鞋子的描述多么智能和神奇,作为一双跑鞋,鞋子好不好,只有穿过的脚知道。
1、开箱晒图
鞋盒内包含:鞋子1双,备用鞋带1副,芯片1个、三角撬板1个、芯片说明书1份。鞋子主体色为黑色,配色为荧光绿,配色的使用在视觉效果上,让鞋子的整体不至于过于沉闷。
2、鞋码和重量
鞋盒和鞋舌的标示为:货号:RFM037-01;颜色:旋风黑;尺码US8.5/UK7.5/EUR42/CHN260(2.5)。
实际穿着体验:鞋子内长与标注尺码吻合,鞋面包裹感优秀,配合中等厚度的袜子完全没有问题。横向比较,咕咚RF跑鞋尺码与adidas、asics的脚感一致,我穿上述两个品牌的鞋子也是US8.5/UK7.5/EUR42。
跑鞋(US8.5)实际称重302克/只(包含芯片的重量)。测量重量超乎体感重量,上脚的第一感觉以为只有280克左右,可能是鞋面良的包裹感提升了鞋子的跟随性,造成的主观错觉。从个人喜好上,日常慢跑用鞋重量最好在280克左右,个人认为咕咚跑鞋在选材和用量上,有一定的减重空间。
3、性能主观体验
我是5月份中下旬拿到鞋子,但由于要备战门百,保险起见,并没有当即进行跑步测试。门百后半程左脚踝部受伤严重,导致赛后一周不敢落地跑步,直到确认可以跑步后才开始对鞋子的性能进行实战测试,这是测试推迟的主要因素。累积跑步距离60km(不包含日常步行的距离),测试环境涵盖公路路跑和标准塑胶跑道。
作为测试人,在步态上是正常步态,后跟落地为主,在慢跑(配速慢于5分钟)和日常行走时,咕咚跑鞋的中底脚感柔软,外底采用块状耐磨橡胶贴片,鞋子后跟和前掌均能够提供良好的缓震性能,脚感非常讨喜。
足弓部位的硬质塑料连接片保证了稳定性。分区贴片让鞋底的易弯折性能得到保障。足底的引导线神似asics
gt2000鞋款的重力引导线,其作用也类似。
鞋垫材质没有明确表示,目测材质与Ortholite很相似。在实际穿着上,厚度和弹性超乎预期,尤其是在慢速跑动或走路状态下,一脚踏下去,分不清楚缓震来自于鞋垫还是中底。
在大底的主观体验中,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中底的较软,静态或散步时,前掌部分能够明显感觉到大底的块状耐磨橡胶的存在感,落地时能感觉到块状橡胶的凹陷感,造成大底的整体性不强。这种感觉只存在于静态或散步状态,在跑动状态中反而不明显。
另外,中底的偏软调教,虽然脚感讨喜,但是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快速跑动状态下反馈响应不够灵敏直接。这个鞋子更适合配速慢于5分的运动穿着。
鞋子的后跟部分采用环形TPU支撑条和PU热贴层,泡棉填充饱满,跑动过程中,足跟的贴合和保护性能充足,鞋子的整体随动性能很好。
鞋面采用透气网布面,配合热贴合鞋面框架,整体包裹感较好,通过路弯或跑道弯道时,侧向支撑性能优秀,符合我个人对跑鞋的包裹要求。透气网布的孔洞较大,保证了良好的透气性,在室外温度20-25度,单次跑动距离10公里左右,没有明显闷热焐脚的感觉。
不足之处:鞋舌的泡棉填充过厚,影响了透气性能。鞋带和鞋带孔的匹配性差强人意,鞋带孔采用6孔,在视觉上感觉鞋带编织感过于稀疏。
二、智能芯片测试
芯片类智能跑鞋的先行者诸如耐克的nike+芯片跑鞋、阿迪达斯的micoach芯片已在多年前放弃。最近两年新出现的国内品牌有搭载小米智芯的李宁智能跑鞋、特步智能跑鞋,国外品牌有Under
Armour、altra等。上述智能跑鞋都是由鞋类制造商来主导,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市场占有量的细分鞋款。
做智能跑鞋,应该算是咕咚的跨界表演。对RF智能跑鞋,咕咚本身是有野心的,喊出的也是“重新定义跑鞋”,将跑鞋的功能从跑步工具扩展到记录跑步数据、智能指导跑姿、科学训练的智能系统。通过跑鞋来链接社交和运动,通过跑场来关注跑友、跑团和区域竞技排行等。
1、芯片参数
智能配件包含:芯片1个、三角撬板1个、芯片说明书1份。芯片、撬板和说明书由一个黑色小扁纸盒单独包装。撬板是用来更换芯片电池用的。
官方参数:续航时间8个月、专业防水等级IPX7、自有算法和ADI传感器。
官方信息显示,咕咚芯片与其他芯片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可更换电池、可脱离手机独立运行、与咕咚app配合提供跑场竞技排行或附近跑友社交功能。上述区别将在实际应用中一一详述。
2、可更换电池
这是一个与以往的nike+芯片、小米智芯等芯片的一个显著区别。
以往的芯片都是一次性封装,电池可不更换,续航时间在8-12个月不等,电量耗尽后需要重新购置新的芯片。从购置成本上,nike+芯片市场价格在100至199元,小米智芯的价格在60元左右。对于使用者来说,单独购置的渠道也不便利,基本上重复购买的概率很低。
咕咚芯片采用可更换的2032纽扣电池,在街边便利店都可以买到,如果关注万能的淘宝,应该可以买到10枚装9.9元包邮。除非出现物理损坏,重复使用成本极低。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经实际测试,咕咚芯片可以放置在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品牌的有芯片槽的鞋子。咕咚完全可以在下一代产品迭代上,改进一下芯片的外形和厚度,以便于从看另一个思路来占领其它品牌跑鞋的芯片槽。
3、芯片性能测试
官方资料:咕咚RF跑鞋的内置芯片可记录距离、时长、配速、卡路里、步频、步幅、步数、缓冲击力、平均触底时间、着地比例以及步态比例等非常详细的运动数据;提供语音指导、跑场竞技、跑友社交。
芯片安放在左脚足弓处的凹槽里。取下跑鞋鞋垫,扣下中间的那块泡沫,把芯片LOGO朝上放入其中,再放入鞋垫即可。
为了测试芯片数据的可靠性,我的咕咚app同时绑定了suunto ambit3手表和咕咚智能跑鞋,并在多个场景和配速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分别为
智能芯片与咕咚app配合运行装下:
田径场400米跑道:按照4:50的配速跑两圈,suunto手表记录0.81km,咕咚数据记录0.80km;
奥森公园:按照4:28的配速奥森南北圈一大圈,suunto手表记录10.58km,咕咚数据记录10.58km;
街道路跑:suunto手表记录10.03km,咕咚数据记录10.19km。
在芯片与咕咚app配合使用时,数据的准确性取决手机gps和app的算法,芯片提供步态和步频数据,并通过app实现语音指导。
从个人喜好上,我更看重芯片单独运行记录跑步数据这个功能。
作为一个可穿戴智能配件,无感静默运行,实现数据记忆,并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式。任何需要手机app进行触发才能运行的都属于短期兴趣产品,兴趣期一过,就会被闲置。对此我特意多次测试芯片单独运行这个功能,从数据和响应速度上看,具备实用意义。
截取其中的一次街道路跑的数据来展示说明:Suunto手表记录的距离数据为10.41km,咕咚芯片独立运行记录的数据10.63km,在数据误差上,是可以接受的。
在响应时间上,suunto开始于20:54,芯片数据显示也是20:54;在时长suunto记录48:41,芯片数据49:57,这个数据误差的产生原因在手表暂停后,仍然走了一小段路进入小区造成的。
从多次10公里左右的数据来看,单独芯片运行数据与suunto手表或其他手机app记录数据的差距在200米左右。
无论是配合app使用还是单独使用芯片,都产生距离、步态和步频数据。唯一的区别距离、步频数据配合app使用时会准确一点,但是步态数据没有明显区别。
从实际数据来看,不同的配速,步态数据也有细微的区别,这也符合跑步姿态与配速快慢存在正相关性,离开了配速谈跑姿都是耍流氓。
4、跑步社交
配合智能芯片的植入,咕咚app升级引入了“跑场”和“跺脚”两个新的功能。
“跺脚”类似于QQ里面的“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
当跑鞋和咕咚app连接成功后,在“户外跑”开始页面或者跑步进行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跺跺左脚,即可弹出搜索“附近的跑友”的画面,显示你附近所有用咕咚软件运动的人,你就可以直接关注好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周边跑友联系和沟通的便利性。
跑场的概念,也是一个值得应用的场景。
其中的占领跑场和跑场竞速跑行榜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功能。
三、总结
总的来讲,咕咚RF智能跑鞋为芯片类跑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简单总结一下其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优势:
1、作为搭载智能芯片的跑鞋,具备比较好的性价比,无论是众筹价格还是市售定价都不高。
2、跑鞋性能符合一双慢跑鞋的基本要求,尤其是适合配速慢于5分钟的跑步运动。
3、提供了跑步社交的新方式。
4、可更换电池实现了用户购置成本的显著降低。芯片尺寸兼容多个具有芯片槽的品牌的跑鞋,实现了跑鞋的再利用,扩展了芯片的使用范围。
5、芯片单独运行能够提供有效的跑步数据,实现了静默运行,是对以往芯片功能的大突破。
改进建议:
1、跑鞋的重量和做工可以通过材质选择和设计进一步提升。
2、跑鞋数据的同步界面隐藏较深,跑场竞速排行也隐藏的比较深,交互性存在提升空间。
3、没有看到芯片固件更新升级的任何提示,建议通过咕咚app和芯片配合使用数据来提升芯片单独运行的准确性。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7177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