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篇文章,一篇叫《阿拉上海,全中国最好的马拉松?》另一篇叫《上马比北马好出100个厦马》。敢用这样的标题吸睛,内容想必震撼,可笔者细品之后不过了了,充斥着朝鲜没有雾霾就能得出朝鲜比中国更好的可笑逻辑。现在的马拉松发展迅猛,主办方在宣传上也拼尽全力,但往往显得用力过猛。首先多数宣传都爱使用“最”字,几乎都是最美赛道、最好救援、最强保障等等,每个主办方觉得自己的家乡风景最美本无可厚非,但竟然有同一个机构组织的几个比赛自己都给说成最美赛道,看后不仅笑掉后槽牙,难道他们对“最”字的理解不是唯一而是多个?再一个宣传大招就是把自己能拿得出手的几点跟最好的马拉松比较,力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桃子,以求快速上位一步登天。特别是跟国内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北马比较成了一种“默契”,往往在蜻蜓点水式的比较之后快速得出一个我的赛事很牛叉的结论,在我看来这种急功近利的可笑做法,只能满足主办者阿Q式的自尊,无法得到跑者的认同。
基于此,看到《上马是中国最好的马拉松?》这样的大作,促使笔者仔细地研究了一下上马到底好在哪?广泛收集研究后,笔者却得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成果,那就是上马在2015年竟然全方位copy了北马的竞赛组织和创意,为此笔者认为仅从创新力这一点来说北马还真是甩了上马几条街。
跑友还记得,上马2014年的网上报名“盛况”空前,当然肯定绝后,由于设定的报名规则复杂,组织者缺乏经验,致使几万人报名却反复点击提交报名信息,据说网页被点击了240万次,网站系统彻底崩溃,后来主办方用有240万人报名来混淆视听,试问去年240万人报名今年怎么就一下变成12万了?2015年上马还算聪明,直接copy北马的预报名方法,瞬间报名顺畅了很多。
再说上马copy北马的分区站位,印象中分区站位是北马在2014年首先在国内推出的,目的是为了缓解起点拥挤,按成绩让选手顺序出发,这点一定是和国际先进赛事学的。今年的上马也copy分区站位,不过学的还是不够细致,分区站位的入口竟然设在了靠近出发方向的地方,搞得要进到这个分区的选手都拥堵在门口进不去。分区站位是要从这个成绩段队伍的后面设置入口,这样选手才能都朝前走,这点上马主办方明年需改进。
再说copy北马的6小时15分钟的关门时间,这里我特别想知道上马组委会到底清不清楚为什么北马设定的是6小时15分,而不是10分或者20分?据说是因为北马每年3万人全部跑过起点拱门的时间是15分钟,上马是15分钟么?
再说copy北马的号码布上印名字和芯片换奖牌,今年北马推出了芯片换奖牌,据说是因为今年北马的奖牌价值比较高,担心有不守规矩的选手反复领取造成终点区域的混乱,北马收了芯片,会检测芯片抽查分段成绩,以确定这名选手是否真的跑了全程。上马是拿个芯片就可以去换奖牌,也没有任何检测环节,看来是否真正完赛对上马主办方也无所谓。
而且貌似上马领取完赛包的地方只要从通道通过就会把完赛包给选手,也不需要像北马一样会在号码布上做标识,只要走过就给一包,再走过再给一包,再走过再给一包……我真是担心他们的完赛包不够。
再来研究上马copy北马的体育展示吧~这个有图有真相:
这是北马今年的证件,正面像计算器一样,将各个区域用数字做标识,基本上在国内我了解过的除了奥运会、全运会这种大型综合赛事还没有这种采用放大数字、缩小人群属性的方式,普遍还都是一个证件上硕大的“媒体”两个字,然后下边一行“123456”的区域划分。再说说反面,这个证件做的也很有心,功能区都用不同颜色做区分,识别度挺高。
下面是上马今年的证件,我就不说什么了,连数字下括号内的文字都学了,这点倒是学的挺细。背面的分区连颜色都不换一下,这样学起来是不是太没有成就感了啊?
再来看看北马花心思做的赛事官方手册,真是挺走心的,摒弃了传统的秩序册形式,里面除了常规的赛事和赞助商信息以外,最难得就是用了十几页的版面把所有3万名选手的名字都罗列其中,给到选手最大的尊重和荣耀感。
上马今年也改成官方手册了,只是一共八十多页的内容,广告占了三十页。
这是北马今年新的公里指示牌,听说是为了让选手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高度目测有3米左右吧。
这是今年上马copy北马的公里指示牌。请忽略那满地的香蕉皮,马拉松的竞赛特点决定了这些赛事垃圾会在赛后被迅速清理干净。
北马的镶金奖牌真是今年一大亮点,至少前无古人,算得上是一次比较好的事件营销,引得无数跑友垂涎,对赛前报名也有挺好的激励效果。话说2014年北马设计了一个瓶起子一样的长方形奖牌,引得之后超多赛事直接copy,进而直接引发了现在赛事都在拼奖牌的设计,仿佛一个赛事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奖牌,这个赛事也变low起来。
这是北马2014年的奖牌,是不是很像瓶起子?
这是今年上马copy北马的镶金奖牌,这款奖牌一经推出,毁誉参半,有东施效颦之嫌,不过摸着良心说,当我领到实物后还是觉得不错的,至少质感挺赞的,不是那种一看就是合金的廉价货。
这是今年北马的终点拱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造型的拱门应该是用了几年了,能看出来当初的设计者是花了心思的,造型看起来很稳重,而且无所不用其极的增加了赞助商的露出。
这是今年上马copy北马的拱门,连拱门形状都一样,上马你们的心也真够大的。
这是今年北马的舞台,上面直接放了一辆赞助商的车用于效果展示,当时我看到还着实皱过眉,太商业了吧。
这是今年上马的颁奖舞台,这应该不是一次创意的巧合吧?
回顾这几年,北马给人感觉还是比较敢于突破,做了很多第一次的尝试,第一个推出预报名方法、第一个在起跑区按成绩分区站位、第一个在号码簿上印制选手姓名、第一个改为全部全程、第一个大尺度改变奖牌形状、推出镶金奖牌、第一个在完赛证书上有丰富的成绩信息、第一个推出国际化的赛事手册等等,这些都成为国内马拉松可借鉴的宝贵财富。反观上马,几年来在赛事创新上乏善可陈,仅有的也就是从东京马拉松学到点儿服务的皮毛,所以才有了“上马比北马好出100个厦马”这样无厘头的文章,笔者觉得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是在给上马丢脸。
目前国内马拉松快速发展,可萝卜快了不洗泥,主办方脚踏实地者有之,哗众取宠者有之,投机取巧者也有之。试问又有多少马拉松能创新出有益的办赛经验分享给其他赛事主办方呢?某些主办方和写手一厢情愿的文章对推动中国马拉松运动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呢?本来想看看比北马好出100个厦马的上马到底好在哪,结果却得出以上结果,因为不吐不快才有此文。作为跑者我呼吁大家练好内功,开阔眼界,别做井底之蛙,才是中国马拉松各主办者应该具有的品格。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67125
回应
回应
细节来看,今年北马唯一让我不爽的就是ab区入口有一段非常狭窄的通道,其他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本人参加过今年的北马和上马,仅说直观感受,不评论谁是谁非。
1)周六北马领物时,全部挤在入口处,通行缓慢。参赛T尺码不全,不能更换。周日北马起点处的拥挤和混乱(存包、厕所、出发全部混在一起),俺看着存衣的大货车在那里,就是挤不过去,更有人直接把包向车那边扔。幸好,都没有发生踩踏事件。
2)北马后来的断水事件,我没有经历,不评价。
3)北马赛后地铁排队(买票和进入地铁)用时近2个小时。
a)上马领物一路顺畅,门口有志愿者热情接待,参赛T可当场试穿调换。
b)上马起点入场顺利,几万人的比赛人多肯定的,但路牌指示清楚。
c)上马赛后领参赛包、芯片换奖牌顺畅。找大巴存衣车去包需排队。
d)赛后乘坐地铁方便迅速。
回应
回应
写了两篇赛后的日记。
与北马有关的记忆,好与不好。http://iranshao.com/diaries/1077
上马,最美好的回忆只和她有关。http://iranshao.com/diaries/163235
不吹不黑。
回应
1)本届北马好像很早就提醒大家提前领物了,我是周5去领的,没有任何排队,非常顺畅的领到物品。本届北马提前到7:30起跑,但是我感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提前相应的时间去现场,导致7点多了,起点入口处混乱不堪!
3)北马赛后地铁排队(买票和进入地铁)用时近2个小时。 其实主要是外地跑友买票排队,刷卡处进站并不拥挤,这个确实是组织者没有考虑到的,可以参考其他一些赛事,参赛包里提供一张充值的当日地铁票就可以解决。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今年扬州半程已经开创先例了~~~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本来就是要取长补短,没什么不妥。
还有你担心的几样,上马实际出现了吗,比如人家不够完善包!
回应
回应
北马很不爽的几点
1、周六下午博览会只能看了,啥礼品都没了,当然这不影响大局
2、衣服领回来只能收藏了,太大,没得换
3、压缩袜子太大,只能收藏
4、最郁闷的交通:11点半左右跑完,立马从鸟巢做地铁到南站,结果到南站是下午四点
各种堵:买票挤,进站挤,南站坐扶手电梯也能等快半个小时
帝都这两天印象最差的就是地铁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