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今天会浓墨重彩地载入马拉松运动的史册。能亲眼目睹基普乔格打破世界纪录---哪怕是从手机屏幕上---也都是人生幸事。我为自己从事马拉松行业而感到骄傲,也感谢跑友们对我解说和主持工作的支持与鞭策。今天不少朋友说没听到我解说柏林好遗憾,这是我的遗憾。16年我解说的那届差一点破,已经觉得挺遗憾的了。随着我解说赛事数量的慢慢积累,仿佛一夜之间,我就被爱屋及乌的朋友冠以“著名解说员”的称谓,实在是诚惶诚恐,受之有愧。今天,我发一篇文章抛砖引玉,初稿写于今年7月,删节版发表于《户外探险》8月刊。细心的粉丝会发现,我已经两个月没有更新公众号了,原因是暑假要陪孩子,各位久违了。本文4500字,阅读约需要8分钟。
关键词:马拉松直播
关键词出处:2018年,央视马拉松直播资源被智美垄断,加之乐视退出网络直播平台的竞争,不少领域和区域出现真空地带。多家资本趁势杀入,力求分一杯羹,一时间乱战江湖。另外一方面,直播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反应了这个细分领域批量规范化运作的难度颇大,甚至不少跑友发出“解说员知道的还没我多,不如我上”这样的呼吁。那么我国马拉松直播的现状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
今年初圈内最大的新闻之一,就是香港上市公司智美体育集团垄断了中央五的直播,想要央五直播,必须先加入其旗下“奔跑中国”系列赛方可,直播的费用也由去年的500万一场直接飙升到700万。多方观望之中,南方某赛事是第一个对智美做出“被招安”妥协的知名赛事。众所周知,该马拉松一直由另外的主办方举办,而在两三年前,智美就曾在一次大型会议的宣传文档中早早将该马拉松列入其主办的赛事名单之中,一时引发了不少争议。面对智美一家独大的局面,旅游卫视率先祭起分庭抗礼的大旗,赢得业界一片叫好之声。虽然旅游卫视的收视率、覆盖率、影响力尚不能与央视同日而语,但它毕竟要远胜于大多数省级电视台,我们也期待这个平台能有更多实质性的后续跟进举措。
与电视直播不同,头些年的网络直播是乐视一家独大,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跟随。在重金砸版权、电视硬件覆盖和吸引人才的战略支持下,乐视一度是国内最吸睛、最专业的网络马拉松赛事直播平台。后乐视时代,亦有几家平台值得特别关注。比如,后台是大金主中国移动的咪咕善跑,还有马云爸爸麾下的阿里体育。咪咕善跑旗下虽然还运营着飙山越野系列赛事,不乏业内人士,但苦于没有自己的直播团队、亦或是未战略性设置编制,拿到授权的六大马拉松赛事直播都要仰仗外包才能分一杯羹。阿里拿到杭州以后,部分圈内人也是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中迹体育“健康中国”系列赛的直播有人民网和人民体育背书,多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切入点是其特点、卖点,也是官媒的普遍痛点所在。在网络平台发力的还有新浪、环宇体育、龙眼直播等。
马拉松直播的呈现内容
由于马拉松比赛本身的属性所限,直播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关注在精英运动员第一集团的PK,这一点无可厚非,国外六大赛事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依托赛道,展现举办地的市政建设、风景名胜。一年一度的马拉松赛事动辄上万人参加,观众数十万,是一张当之无愧的城市名片。无论是主办方、当地政府还是赞助商,从赛道的设计和选择阶段就开始在城市风貌和露出权益间角力共赢。比如,放在新区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较小,也能集中展示市政建设;放在老城区风景会好一些,但协调和把控的难度则会指数级增加;赞助商如果是地产企业,会竭力让赛道经过自己的楼盘,甚至把起终点就安排在其附近......
普通选手、志愿者和观众的风采在一部分赛事直播中也会得到一定比例的展现,不过这些内容的多寡要看直播团队的安排和侧重。
注:六大指美国的波士顿马拉松、纽约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德国的柏林马拉松、英国的伦敦马拉松,以及日本的东京马拉松。无论从竞赛成绩、参赛规模还是直播质量,这六个比赛都代表了全世界最高水平的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直播的受众
很多不跑步的人都会问我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有多少人会在周末的早上八点爬起来打开电视、电脑或手机,观看一场马拉松比赛的直播?当然,跑步的人也会问同样的问题。
从根上说,比赛电视直播的本质刚需,只是达标国际田联的金标(要求国际直播)和银标赛事(要求国内直播)才有的硬性规定。2017年全年,我国大陆地区赛事共1102场,直播赛事的场数尚无官方统计,笔者个人估算大约是总数的12-15%。我国大陆地区一共才八个金标、三个银标,因此绝大部分赛事直播的目的并不是达标,而是扩大宣传和影响力。
六大级别的网络直播,实时在线独立IP可以达到六位数级别。加上因时差、工作等原因事后观看直播回放的,数量颇为可观。但浏览量、黏性与赛事的知名度关联密切,一些国内冷门地区的赛事也会出现仅有寥寥数据的尴尬局面。
最关心直播效果的,可以说是当地政府、主办方、赞助商等相关利益方。说句大白话,花钱了,要听响。上了央视还是地方电视台,在年终工作述职报告中的分量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种冷叫你妈认为你冷,有种不错叫领导认为不错。又有多少领导是(懂)跑步的呢?
还会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是当地民众,以及祖籍该地区、现居住在其他地域的老乡。毕竟,这是自己老家举办的盛世,身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能看到熟悉的街道,也许还能看到认识的人,也是慰藉思乡情的一剂良药。
观看直播的主力军依然是全国各地的跑友,直播质量高不高,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看看直播弹幕、微信群、公众号的推文和回复,就知道直播效果哪家强了。可惜的是,从某些比赛年年改、年年挨骂就可以看出,民众舆情未必次次都能上达天听。
“谁在看”和“给谁看”,貌似同义,实则是两个范畴。究竟是对政绩的追求、赛事影响力的需要,还是献给跑友看的,呈现出的效果可能会有天壤之别。
主持和解说的资质
毫不夸张的说,一场马拉松直播出不出彩,一半靠视频素材,另一半就靠主持人和解说员的两张嘴了。一个活生生的例证就是,在足以列入“2018年跑圈十大糗事件”的波士顿马拉松的直播中,一直到颁奖结束,主持人和解说都叫不出川内优辉的名字,结果“这位跑姿很业余的日本选手”最后拿了冠军。
我一般不愿意评价同行,因为不(de)礼(zui)貌(ren),但这个梗实在是太过有名了。不过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见贤思齐,见不贤则自省。解说完我会自己再看一遍重新复盘,许多朋友也会给我一些非常真诚的指正,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君子闻过则喜,我就举几个我自己的疏漏:比如前年柏林讲地标建筑太多、去年无锡不认识杨定宏、今年伦敦没叫全普罗米修斯......有人喜欢,就会有人不喜欢。每次的纠偏就像修正弹道,也像windows打补丁,补丁总还会有的,希望少一些、小一些。
一般的配置是电视台指定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主持人坐镇,另外聘请一位技术专家,少量比赛还会加配一位当地人文历史专家。波士顿马拉松直播暴露出问题的本质并不是这两位老师专业与否,而在于主持人和解说嘉宾库人选的匮乏和梯队建设的缺失。其实从主持人的角度来审视,这两位老师的语言、节奏、台风没有太多可指摘之处。关键在于,很多跨专业主持人(比如高尔夫、篮球、足球、田径其他项目)被赶鸭子上架直播马拉松,但是又苦于没有时间针对赛事做充分的功课。
波士顿之后,很多跑友在推文中自告奋勇毛遂自荐,也有直接请教到我这里的。目前我国的主持人大都是播音专业出身,有的电视台指定必须是本台注册或者报备的人员才能参与。解说员的遴选相对宽松,主要看口才、以往解说经验和对跑步的了解程度。解说员的人选,目前既有科班出身的,也有半路出家的。需要提醒的是,跑得快、拿过冠军、当过教练,不等同于能说、也会说,更不等同于能被观众接受。没正儿八经跑上个十年八年,在跑步上真花够时间钻研,在业内有相当人脉和熟悉程度的,还真的很难hold住场子。就我目前解说几十场的经验,一般的比赛我会做两到三个工作日的准备工作,大比赛或者没去过的比赛,会延长到一周。即便是这样,我也在一些场次的解说中暴露出对国内精英选手了解不足等问题。
此外,目前国内比赛在境外播出的,往往都是净媒体流,只有少量英文字幕,没有配备英文解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双语人才的极度缺乏。
人民网今年夏天举办了马拉松主持人大赛,发掘了一批优秀的苗子,其中不乏老江湖和体育、传媒类大学主持人科班专业出身的研究生,在9月15日雄安马拉松直播中与我搭档的迪达尔,就是亚军获得者,也希望能继续涌现更多可用之才。
高水准马拉松直播的要件
今年夏天,某知名马拉松的直播无实时公里数和比赛时间等关键辅助信息、几乎没有镜头给国内选手、与赛事关联性较弱的周边佐料过多,被跑友诟病为就好像西红柿鸡蛋汤,但蛋是蛋味、汤是水味,整体寡然无味。作为从业人员,我不得不承认一点现状:我们和世界一流马拉松比赛直播的差距仍然很大,需尽快全方位迎头追赶。
机位设置
固定机位、游动机位、采访点、起终点摇臂、无人机、直升飞机,这些专业术语观众可能并不了解,他们判断的标准就是有没有拍到尽量多好看的画面。
实时数据的全面性
最主要的就是领先选手完成的距离、实时配速、每5公里的分段配速和完成时间,与赛会纪录和世界纪录的正负偏差。做得好的比赛还能列出前几名的排名,以及后续选手和暂列第一名选手的时间差。其他数据包括风速、温度、湿度。
辅助资料的多样性
比如赛道的3D图、沿途景点和重要地标建筑的视频讲解,参赛精英选手的宣传小片。这些多媒体资料的间歇呈现,会增加直播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前后台信息交互的及时性
很多跑友都以为直播嘉宾面前会有一个提词器显示屏,导播那里有一个强大无比的系统,会随时把数据和信息打上去。实际上显示屏的确有一个,看到的和大家一样(多数很简陋,笔记本大小),就是比赛的画面。除了导播少量提示以外,所有要讲的内容,几乎全部都要事先自己准备。偶尔有不在精英名单内的长号码黑马出现,导播也是一脸懵。大部分比赛,我准备的内容只有一小半会根据直播进度和镜头扫到的画面随时口播出去,一大半素材都是没用上,或者是备用的。工作性质就是这个样子,宁肯多准备,也不能少准备。如果没做好功课,看到了新闻点又不能信口开河,也只好冷场。仓促上阵,是对跑友的不负责。
网站建设
目前国内赛事由于参加的普通外籍选手较少,因此在英文网站的建设上并没有花太多气力。除了国际金银铜标按规定必须中英文对照以外,绝大部分赛事没有其他语种的子站,小部分菜单有英文关键字,点进去内容仍是中文。只有寥寥数家赛事有全英文页面,其中一半是一线城市,一半是靠近边境的旅游城市,走了两个极端。六大级别的赛事往往大部分选手来自本土以外,因此有三四种语言的网站和赛事指导手册。
媒体资料包
六大级别的赛事,赛前一个月提供的媒体资料包往往过百页。这一百页远非480页的赛事执行手册可比拟,就拿特邀运动员来说,每一位都至少有一页的篇幅,从几岁开始练跑步开始,说到人生首马、最好成绩、哪年生的孩子、赞助商是哪家、比赛那天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和鞋子......个别韩日籍和东欧选手名字不太好念,官方资料还会贴心的标出音标。反观国内赛事,要点资料都是挤牙膏的节奏,而且特邀运动员只有一个excel表,里面只能体现人名国籍,有的连参赛号码、年龄这些基本信息都得现要现查。当地的人文背景、赛事历史等资料,官方提供的就是百度能查到的,想要出彩还得靠解说员自行准备。
总结:马拉松直播,想要做得专业,让社会各阶层都有兴趣观看,任重而道远。唯愿业内诸君知耻近乎勇,力行近乎仁,为大家奉献更多精彩的直播大餐。
本文删节版发表于《户外探险》8月刊
全部或部分内容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改编,请首先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215262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