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过50KM,100KM对于混迹于跑圈的人来说,根本不值得稀奇,要是跑过李白、杜甫、孟浩然等唐代诗人们用一首一首诗铺就的唐诗之路,那才叫稀奇。跑得再多,不如悠哉游哉,慢慢来,为四明山唐诗之路的古诗而来!
天台晓望 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这是一条淹没在苍茫历史中的风雅之路,恍惚间,数百位诗人乘舟赏景,据史书记载,唐代有321位诗人游历过浙东这条风景线。其中不乏如卢照邻、骆宾王、宋之问、贺知章、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诗坛翘楚。
经过学者考证,最终将这条汇聚了众多诗魂的山水之路,命名为“唐诗之路”,这是一条由浙东运河西段、剡川(今曹娥江)、剡溪构成的,长约190公里的水路,石梁飞瀑过国清寺后,入灵江经临海到温岭,长约200公里,加上支线,总长约500多公里。
“唐诗之路”已串联了二十多个文化点,包括白水冲、丹山赤水、杖溪、四窗岩、栖霞坑、徐凫岩、雪窦寺等景点。这些大多都是江南100英里越野大赛所经过的,想要穿越“唐诗之路”,不如用百英里深入到自然山水和文化遗迹中,通过越野的方式进行文化之旅,穿越“唐诗之路”。
诗歌中的四明山,一直从唐朝绵延至今,每一首状写四明山水景致的诗都是一条旖旎的山路,每一缕诗意都化作四明山的雾蔼云霓,而所有古往今来的歌咏者,构成了四明山奇峰秀色的浪漫情怀,现在,只等着你一路探寻。
赛道途径
剡溪之水,源于四明。而剡溪又是溪口镇的母亲河。“九曲剡源”,是剡溪上游三大水源地之一,全长25.5公里,是自古以来名扬江南的“唐宋诗路”的东支线。沿着剡溪寻踪访幽、探古求今,抬头能观山景,俯首能见水色,侧耳能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流,古典的民居,淳朴的民风,无不散发着“剡源文化”的典雅之美。
站在剡溪源头,四周群山环抱,溪流沿山谷而下,清澈而湍急,逼真地再现了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在《剡源九曲辞》中的描写:“溪流泻碧玉,蜿蜒出山麓。山溪雨漾漾,遗音在山谷。”
沿着这条清清浅浅、悠悠流淌的“唐宋诗路”,贺知章、刘长卿、陆龟蒙、孟郊、皮日休、曾巩、王安石、王阳明、邓牧等诗人接踵踏歌而行,体会“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的吴越气氛,留下了数百首不朽诗篇。
赛道途径雪窦寺
雪窦山是溪口的脊梁和肩膀,宋朝钱塘人邓牧在《雪窦游志》里说听闻雪窦山是最美的山,他写到“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山势奥处,仰见天宇,其狭若在陷井;忽出林际,则廓然开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隐秀,翳万杉间,溪声绕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华,多留题,不暇读;相对数步为漱玉亭,复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为两。”
路过雪窦山上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叫做“天下禅宗十刹之一”的雪窦寺。雪窦寺建得气派非凡,寺中的弥勒大佛更是泛着金光。这里不仅是,更是 雪窦寺很灵验,香火很旺,佛像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制佛像。即便不烧香,来这里参观游览也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寺庙前古树参天,背后靠山,院内有一方水塘养着金鱼,有山有水的地方,自然灵气很足。
雪窦寺与蒋介石的渊源就更深了。蒋介石的母亲和原配夫人都信佛,溪口又是蒋氏故居。宋美龄晚年说,蒋介石生平专参笃信“阳明禅”。蒋曾为其母王夫人抄写《楞严经》,并受雪窦寺一老和尚所启蒙,所以在壮岁以后,终身不蓄发。宋美龄口中的这位“雪窦寺老和尚”,极有可能就是当年应蒋介石之邀出任雪窦寺方丈的太虚大师,也是后来为中国佛教的改革、复兴而奔波呼号的佛学泰斗,被蒋氏视为知音。
1934年,太虚在雪窦山开讲《弥勒上生经》时,首次倡议雪窦山作为弥勒道场列入中国佛教五大名山。
赛道途径仗锡山
仗锡山有方石高十丈,阔一丈,危举道旁,磨崖刻“四明山心”四大字,乃汉隶也,谓之屏风岩,或讹其声为“骞凤”。北去一里为仗锡寺。寺内有井,昔之龙池也。稍东为西岭,石桥跨涧上,巨石数仞出其上,刻曰“过云”。唐谢遗尘言,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民家云之南北,每相从,谓之“过云”。
现今,这里是漫长的樱花大道,全长870米,海拔878米,从洞桥绵延至仗锡、樟村覆盖了60亩樱花园地。四月中旬,正是江南100英里开赛时,山峦原野里的一抹抹簇簇樱花,甚是惊艳,顺着水面望去,满山的樱花树丛层层叠叠,就像片片胭脂云,那娇艳醉人的粉色尽显春天特有的迷人风景。
明王守仁《仗锡道中》诗:“山鸟欢呼欲问名,山花含笑似相迎,风回碧树秋声早,雨过丹岩夕照明。”又:“每逢佳处问山名,风景依稀过眼生。归雾忽连千嶂暝,夕阳偏放一溪晴。”
徐爱诗:“飞锡开山旧有名,林深草合路今生。”徐学诗《仗锡石桥》诗:“游兴年来不惮高,芒鞋踏树复攀条。危梁架壑泉如瀑,古木号风秋未凋。往处姓名惟尔汝,随身行李只箪瓢。此行小试登山脚,欲向罗浮访铁桥。”
赛道途径千丈岩
“众木随僧老,高泉尽日飞。”——方干
千丈岩特别受“唐宋八大家”的欢迎,先后有两位大家来此吟诗。
传说,曾巩听了王安石的“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之后,站在千丈岩西边的山坡上,思索半天也没有想到应景的诗句,十分郁闷,顺道下坡,从下面仰望瀑布,诗兴大发,写下了“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凭栏未穷千里势,请从岩下举头看。”
两位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了读诗“观”景的看客们一个完整的千丈岩瀑布。
后来,出生于明州鄞县,即今浙江宁波的南宋大臣楼钥,观千丈岩时,用曾巩《千丈岩瀑布》的韵脚写下了《千丈岩次曾子固韵》:“惊见银河空外翻,奔湍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只向悬崖顶上看。”
唐诗之路之所以名扬天下,除了沿途风景秀丽,让诗人可以尽情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发挥自身的想象之外,以诗会友,互引知己的情怀也是一大原因。
赛道途径栖霞坑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陆龟蒙
栖霞坑原名叫桃花坑、桃花沟,大概清末才改名栖霞坑,现在是著名的“唐诗古道”。
这个叫法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全唐诗》里收录的2200位诗人中,有400多位文人墨客就是沿着这条水道,载酒扬帆,泊舟而吟,登山而歌:“桃发自然花”,“桃花爱有坑”,“锦石名桃花”……在浙东地名中,一般将处于山谷间的小块土地称为“坑”,栖霞坑村就恰好在徐凫岩瀑布下。
春秋两季是栖霞坑古道最佳时节,春的桃花遍地自然是栖霞坑的一大特色;而深秋季节的栖霞坑,香枫红遍如火似血,也有另一番美艳。
明朝官员、诗人张楷的诗作被认为有唐诗风韵,格律严整、豪迈绮丽,闻名海内外,与顶尖的诗人卞荣、聂大年齐名。
他到栖霞坑时,栖霞坑还叫桃花坑,留下了一首诗:“雨晴春色满岩前,误认玄都小洞天。忽讶四山环绕处,中藏数顷遗安田。昌黎只解称盘谷,摩诘徒能画辋川。试问白云如可惜,便须从此谢尘缘。”
视野范围内四窗岩
“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刘长卿
一座四明山,成为了全唐诗里灼灼生辉的地标。
四窗岩是四明山的中心之地。传说中,仙人经常在山水间出没,凡人若有幸遇到,说不定便能成就一段佳话。昔日刘晨、阮肇遇仙,便在四明山四窗岩。
唐代诗人曹唐便感慨此事:“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
当然,歌咏四窗岩的众诗之中,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刘长卿的《游四窗》,一句“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 ”,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四窗岩的景象。
四窗岩位于高山之巅,登临远眺,步步艰险,非健壮者难以抵达。从前只有羊肠小道,来此的诗人堪称胆量惊人。现在的路用乱石铺就,几个拐弯处可见万丈深渊。
走在山路上,鸟语虫鸣不绝于耳,加上潺潺而流的溪水,哗哗落下的瀑布,仿佛一场山野间的奇遇记。
山路尽头,是一条笔直陡峭的石阶,数完197级就能抵达平台,见到四窗岩的真面目。
视野范围内鹿亭
“鹿亭岩下置,时领白麛过。”——陆龟蒙
余姚一带的四明山唐诗之路的中段。
一路探幽吟唱而来的诗人,行到此处,掸去长袍上累累尘土,湿漉漉的空气中野花和泥土的芬芳挽留了他们,在驿站或草棚的桌子上写下永恒的诗句。
四明山山麓的鹿亭乡,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早在秦汉时起,历代就有不少方士仙客托迹于此。
明代大学者黄宗羲的《四明山志九题诗》载:“孔祐至行通神,隐于四明山,有鹿中箭来投祐,祐为之养伤,愈,然后去,故于祠宇观侧建鹿亭。”。
晚唐时期,隐居四明山的高士谢遗尘曾到吴地,抛出四明山九题请吴中名士陆龟蒙作诗,其中的“过云”、“云南”、“云北”讲的便是杖锡山所在的“四明山心”一带。由此开始了与鹿亭便开始了千年的缘分。
唐朝陆龟蒙作诗:“鹿亭岩下置,时领白麛过。草细眠应久,泉香饮自多。认声来月坞,寻迹到烟萝。早晚吞金液,骑将上绛河。”
其好友皮日休呼应:“鹿群多此住,因构白云楣。待侣傍花久,引麛穿竹迟。经时掊玉涧,尽日嗅金芝。为在石窗下,成仙自不知。”
两人你来我往的呼应作诗并不止《鹿亭》两首,而有《四明山九题》以及《和四明山四明山九题》,共十八首,分别将石窗、过云、云南、云北、鹿亭、樊榭、潺湲洞、青棂子、鞠侯等四明山的壮丽美景以及丰饶物产娓娓道来,然而,谁能想到两位诗人写得如此热情洋溢,如此绘声绘色,却都是听描述而未亲身涉足?
或许,这便是诗人们想象力远高于常人的一个印证吧。
而后,清朝黄宗羲、高士奇、靳治荆、李墩、李灼、金韵古又比照这九个题目各作了九首诗,为唐诗之路四明山段增光添彩。
图文部分来源:阿拉旅游、九曲明月
相关阅读
江南100冠军之选 | 顶尖选手齐聚江南,就为了跑这一条赛道
万亩樱花,38个村落,三天两夜奔跑一百英里,只为探寻江南之美
更多详情和赛事请持续关注官网(www.jn100trail.com)
微信公众号(江南一百系列赛)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9397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