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背靠背双马通常是发生在连续两个周末的两场马拉松赛事,参加背靠背马拉松是一种不得已的安排。原因无非是希望在那一段时间点上能够参加马拉松,所以用双保险(甚至更多)的方式来报名,导致中签2个赛事,需要背靠背作战。
今年5月,我完成了我的第一个双周双马,是东营+秦皇岛(请见我在爱燃烧上发表过的秦皇岛特色的夏日马拉松),并且在后一个秦皇岛马拉松上刷新PB,带着对这种安排的熟悉度,报名了太原和北京两场马拉松,结果两场都中签,真得感谢一切,这也促成了太原和北京的双周双马。双周背靠背也是考验跑者训练中的长距离跑量的一种方式,用背靠背双马向北马致敬是跑者真诚的献礼方式。
我的北京马拉松
我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在大学毕业前,全家就已经迁移到北京,工作和生活的不断变化,使得我对北京的道路和建筑非常了解,在一个熟悉的城市跑一场马拉松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在家人面前跑一场马拉松,能否给他们更多的感染,我非常急切的想知道。
作为老鸟,准备期的夏日训练其实非常简单,工作日早晨或傍晚的高效率的速度为主的训练和周末的长时间LSD,非常容易形成一个内容充沛的训练周,同时还能兼顾工作和生活。
有压力才有动力,边训练边形成和肯定了跑第二个双周双马的念头,在跑友们催促我订太原火车票的时候,脑子运转数秒后就订上了火车票,同时意味着即将开启双周双马的赛程。
太原的赛道平坦而又宽阔,汾河两旁的观众也热情,带着对北马的期待,我以略微稳健的速度以357的成绩完成了太马之旅,这是今年5月份以来的第三次连续进入4小时以内的成绩,也算尽力,我把对太马的热爱以357留在了那里,但5月份秦皇岛创造的353的PB仍然还在,在那一刻,意味着我要把PB留给北马。
是的,我的第一个北京马拉松,我要把PB和双马献给你
我的太马成绩证书
太马后、北马前的最后一周,除了恢复身体,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第一是累积经验,我在北马该以多少的心率来跑呢?
打开手机APP上太马的跑步记录,结合跑完后的轻松度,显然整个赛程紧张度不够,蓝色的速度线在水站处掉的很快,速度为10分钟/公里,那是在站着喝水,152bpm的平均心率意味着我还有空间,北马158左右是我可以尝试的区间,太马在最后冲刺时心率的快速上移意味着最后不可能猛冲,需要平缓一点去冲刺。这样测算下来,平均配速可以是513左右/公里,以340以内完赛达到6星跑者为目标。
我的太马的心率和速率图,忽略GPS信号不稳导致的速率飙升
立完小目标后,进入激进的3次恢复训练,第一次5公里恢复跑就兴奋过度,配速飙到放松跑很少用到的511/公里,中间一次是间歇跑,继续刺激心肺和提升速度,最后一次是放松跑,抱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心态,完成了恢复训练。
17日7:30正式开始起跑,抱着完成双周双马和PB的心态,特意在广场起点小便放空,延迟7分钟出发。带着紧迫感,第一个5公里以25分20跑完,这种速度能否坚持到终点,对于我来说是个大问号,因为在以前的比赛中从来没有这么快过,夏季的训练受困于天气,配速也很少长时间停留在这一档上,好在心率能够控制在160以下,继续往前。
持续的途中跑,中间有心率偶尔达到161以上的,立马控制配速,因为我知道真正的马拉松是从30公里开始的,现在一切还早。
随着时间的推进,配速在逐渐下降,离340完赛难度逐渐增加,25-30间的5公里用时已经超过27分。太阳持续的高照取得了明显效果,温度持续上升,明显的感觉是浇水降温后衣服变干的时间在缩短,真正的马拉松从这时开始。
前面30公里的配速已经大大高于平时训练时的速度,在高温下,30公里后不跑蹦是我的目标,那就维持这个速度到终点。心率一路逐渐上升,除了进水站人多和体力双重因素叠加导致掉速,其他时间一路控制跑步节奏,在维持了从30到40公里这段赛程的速度后,压制的心率还在缓慢上爬往165bpm方向迈进,直到最后几百米直道,终于放开步伐,把这个时候的心率控制在172以下即可,往前冲刺,怀着莫名的激动和幸福感,展开双臂,到达终点,以342完赛,实现PB。
我的北马心率和速率图,忽略GPS信号不稳导致的速率突变的波峰
回顾
人生第一个北马,能够参赛,非常激动,非常幸运,毕竟北京已经是我生活时间最长的城市,算是第二故乡,更有家人在终点现场助威。
双周双马的确辛苦,但能够弥补的是把前面一个比赛的经验用于后一个,并以一种对马拉松的热爱,来对应成对北马的热爱,。两个马拉松,两个破4的成绩,这是我去年一直未实现的梦想,现在能够在双马中连续实现,我想我已经认真的完成对双马的挑战,展示对两个城市同时的热爱。
能够提升11分钟PB,献给北马,感觉非常满意,虽然不能成为6星跑者,那就期待明年北马见。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