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日,一年一度的滴水湖24小时慈善马拉松接力赛鸣枪,100多支队伍参与了比赛,我也有幸和另外五位队友一起参与接力,并最终分4次完成35公里赛程,以全队24小时235公里的成绩排在总参赛队伍的第46名。除却参赛中的种种激动、雀跃、兴奋、感动,我想从培训人的角度谈一下几个关键词,因为24小时全队无间断完赛,并且成绩能处于中上,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没有以下的几个关键词,最终的结果可能并不是现在看到的那样。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关键词,对于公司运营、领导力等等领域都有共鸣的地方,我想从我更熟悉的领域,比较显浅地来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1.
责任
- 这是我想首先提到的关键词。和开赛时的锣鼓喧天、人潮涌动、加油声此起彼伏相比,午夜的赛段相对更加难熬。随着气温的下降,体力接近极限,部分队伍出现了一定的分歧--在终点接力时,辛苦跑完自己赛程的选手苦苦等不到队友来接棒,有些默默刷了手环多跑一圈,有的索性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摇头叹气,更有甚者,打队友的电话也不接--估计太累了起不了床?原因这里我不作任何揣测,直接的结果就是打击士气、拖累了成绩、造成的影响也不好。我想说,做任何事情,责任心很重要,我自己参与了比赛,知道凌晨1点从短暂的小憩中挣扎着起来继续跑个10公里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但既然约定了比赛的规则,队友也完成了自己的部分,那就必须完成自己该做的一部分,即使自己无法完成,也要和队友协商对策和解决方案,以期对将对团队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不是一味地回避。
- 对培训的意义。这几年内训与各大企业合作了不下几百场,偶尔也会遇到培训团队(包括HR和学员)中的某些成员中途甩手的情况。有些原因甚至很简单和幼稚:觉得学习项目中的合作伙伴所承担的部分不够尽责,没有达到各自设定的期望值,说的白话点就是哎呀我觉得你太弱了,我真是白辛苦。HR觉得学员不配合,学员觉得HR太婆妈。诚然,人与人的能力都是有区别的,所以在团队中会有不同的角色和分工,即便在培训中遇到意外突发状况,我们所秉承的最大宗旨是将培训圆满顺利完成,并尽各自最大努力将培训转化为商业结果,也许成果不如预期,但我们不会觉得辜负了自己的责任心。
2.
团队
- 是的,团队。这里的团队不仅仅指参赛队伍中的6名队员,还包括各大队伍的后勤部队、整个赛会的组织方、志愿者们。比赛当天恰逢台风杜鹃肆虐至江浙附近,整个比赛不得不延时了半个小时开跑,风雨交加的情况对在场的所有人是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每支队伍都各自为政,以比赛为目的的去比赛,那我想之后的情况是无法想象的。于是,当天在滴水湖的整支大团队运作起来,组织方手头应该有几套应急方案在运作,而参赛队伍连带各自的后勤保障团队也以小分支团队的形式开展着分支任务,领装备、搭帐篷、存放补给品、看管物品等等都有小团队至个人分包,再由这些小团队划分出更多的团队承担更多的任务,有些队甚至临时联合起来,互相做对方的兔子(配速带跑),那可以说把团队意识发挥到极致了。到过现场亲身经历全程的人心里非常清楚,没有那么一支大团队加无数支小团队来支撑起整个比赛,仅仅靠报名比赛的队伍自己,真的是无法顺利完赛的。
- 对培训的意义。乍一眼看上去,培训学习项目中无外乎培训部(人力资源部)和业务部门(学员)这简单的两部分组成,有心有诚意的,会积极地将培训师早早地加入进来。但对于我来讲,我会和我的项目顾问团队早很早期的时候,就用POA模型,头脑风暴出更多的团队来。比如,公司的管理层也会成为我们学习项目的团队成员之一,在整个项目中会多次需要管理层的支持,虽然往往有时候管理层可能并不亲自参与培训,但我曾经请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手写了一封培训邀请函扫描PS后,用几块钱的成本制作成精装请柬的形式送到学员手上邀请他们积极参与全年的学习项目。你可以想象学员们受宠若惊的表情和培训经理打电话给时我那喜形于色的口气,她告诉我那可比以前邮件培训通知的效果好1000倍。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们不是要更具备团队意识,而是要在培训中组织出、笼络到更多的小团队和团队成员,这样对培训的支持是非常有意义的。
3.
坚持
- 虽然有些老生常谈,但这两个字依然需要被经常提及。比赛中弃赛、回酒店睡觉等情况并不鲜见,虽然各自的目的不同,有些可能并不以成绩为目的,但也是对成绩影响的较主要因素之一。话说这次比赛的坚持点并不仅仅在两条腿跑步上,部分参赛队员没有提前入住滴水湖,一早要坚持早起从上海市中心赶到80公里开外的滴水湖。即便赶到了,还要坚持在狂风暴雨中安营扎寨。浑身湿漉漉地赶去起点处作录检,发现一堆志愿者坚持顶着快被台风刮倒的帐篷坚持工作、、、然后开始比赛,髂胫束发作、足底筋膜炎发作、岔气的个个都在坚持跑。跑完了回营地休息会轮到自己还要坚持上阵,看到沿路200米一岗志愿者们坚持通宵守着,坚持,说说容易,做起来真不容易。
- 对培训的意义。嗯,刚开始的时候我其实有些迷糊,关键词有了,对培训的借鉴意义在哪里呢?我想到了一个自己的故事,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居然歌词也有),我们公司组织了一个分享会,天很热,空调不给力,老师是个龟毛的老外,怕热,全程投诉场地物业,这些还是次要的,老师带来的本本服务员调试了半天,无法和投影正常连接,老外自己以前是挨踢业的,也捣鼓不好,索性把包袱扔给了我,眼见着活动已经开始,老外空口讲了将近十分钟,我也坚持蹲了十分钟,菜单里的几十个显示选项一个一个调试着,其实一开始三脚猫的我心里完全没底能不能修好,而且已经做好了无法用PPT来演示的严重后果的心理准备,但最后真的被我修好了,真的,我坚持下来了。等站起来的时候老外带头鼓起了掌,我的衬衫已经湿透了。从那一刻起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坚持就是胜利”。培训也是这样,坎坷、困难、问题总是随时会发生的,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能力坚持下去,我相信结果总会比我们预期的要好。
4.
计划
- 可以说计划这件事情是我们跑群里做的最好的,赛前一个月,就有人开始做计划,包括了跑步的计划、后勤计划、行程计划等等大大小小的计划。而且计划一直在进行当中按照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优化。虽然我没有刻意地去为跑友们提供关于PDCA的建议,但我发现有经验的跑友们已经在按照这个循环在做了,先计划(Plan),然后现场实施(Do),实施过程中评估结果,比如某些队员的身体条件是否能适应接下去的赛程(Check),如果可以,按照原计划实施(Act),如果不行,那就及时调整(Adjust),又实力强的队员提早接棒,或者多跑一个来回。除了跑步,后勤的计划也是这样做的,比如我们跑群发现第二天一早仅仅靠自己带的干粮(冷的)来作早饭是不够的,一些新鲜的热食能为队员带来更充足的热量,于是未参赛的跑群成员第二天一早便拎了几十袋热豆浆、热油条、热小笼、热煎饺来,感动的我们热泪盈眶。
- 对培训的意义。在这里我更愿意把培训称之为学习项目,因为从培训需求的分析研究开始到培训效果转化接近终点时,我们做过的最长周期几乎有一年,为了确保培训能够最终转化为对公司有利的商业结果,我们努力将培训设计、实施成一个适合成人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为期几天的学习活动。周期越长,内容也更复杂和繁复,相对滴水湖的接力跑比赛,要求也来的更高,专业度方面也更全面,我们更需要把学习项目计划完善。我们会发现PDCA模型这时候只能作为顶层的计划框架和精神存在,我们需要更多的工具和理念来支持培训项目,甚至于专门为培训项目度身定制的工具和模型。因为我们深知企业培训的意义所在,培训的前中后阶段理念已经被淘汰,我们正在把整个学习流程按照更多更实际的步骤来设计和计划、调整。记得国庆前我去拜访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她同意我的部分观点,但表示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金钱、精力预算去支持培训项目。“为了2天的培训,做那么多的计划和准备工作,是不是代价太高了?”她问。我想,我会把这次在滴水湖24小时慈善马拉松接力赛的经历告诉她。
5.
变化
- 我们常常说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化着,很有哲学的意味,滴水湖比赛的时候也是。官方的赛程安排在变,自己队员们各自的行程在变,参赛时的各自身体状况在变,于是本来做好的计划也都随着改变。我想说变化是现实存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应变化、接受变化,然后善用变化,将面临的现状往最好的方向努力去推动。举个我非常受感动的例子,我们队的一位女队员刚好到了生理期,我们全队已经作好5人参赛的预期和打算,但她最后还是准时来到了营地,这对我们以后应对其他变化时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果然,凌晨的一棒,另外一位女队员在预定时间过去后很久没有到达终点,我们发现她的脚趾出血,最后是走回来的,于是有队员提议是否可以让她之后少跑一些以分担长跑的压力。我相信这样积极和体谅的氛围在整个赛事中并不是普遍和常见的,参考我在“责任”关键词中提到的情节。结果最后一棒,受伤的女队员硬是带着伤完整地跑完了属于她的10公里,对全队的士气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我们全队适应了变化,而队员亦以自己个人为单位影响了其他队员,对整个团队在变化中的应对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
- 对培训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各种突发的变化可谓是家常便饭,比如老师的行程可能会因为不可抗力而改变,现场对实际案例的预期和解读会发生改变,培训的组织、学术部分都可能会因为未知的情况发生变化。综合上面我提到的案例,变革既然已经发生,我们要做的是及时理解变革、并善用变革,并影响他人。曾经有一次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做领导力的培训,在分享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打算时,学员触到独自在异地打拼的伤心事,嚎啕大哭、不能自已。培训经理及时上前安慰,老师也在旁疏导并鼓励大家为她加油,并引用课件里的工具,告诉她如何为接下去的工作作打算。下课后和学员一起晚餐,几个相熟的同学告诉我,这个环节让他们记忆深刻,觉得更能理解老师讲的工具,因为老师的临场变化,起到了更好的辅导效果。
6.
沟通
- 坦白说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中国人太含蓄了。真的,很多人在应该说不的时候不懂得拒绝别人,在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经常会点头表示理解。比赛中也经常会发生这一幕,包括我们队。比赛那天风大雨大,我们队员按照分工分批去起点进行录检,其中部分留在大本营看守帐篷,另外一批去领装备包、手环,大风、暴雨、攒动的人流,加上泥泞的营地道路,造成了团队沟通的困难以及初期行动的迟缓,尽管赛会将起跑时间推迟至九点半,但所有的准备工作还是变得相对仓促。在队长在狂风中安排完接下去的各自任务时其实我还是一知半解,考虑到现场的混乱和抓紧时间开始的心态,带着揣摩的心情回营地,结果就是误会了队长的安排,让几位队友苦苦在风雨中等了我20分钟。
- 对培训的意义。影响沟通的因素有很多,我这里想讲一个简单的小工具:就是事先约定。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务有不同的理解,发出的信号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又会有不同程度的强度递减,再由接收方接收后,势必会造成双方理解的不平衡,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反复发出信号,重复关键点以确认双方的认知是统一的,而且要尽早、及早将信息不对称放置在事件的最前端。讲一个9月刚发生的例子,我去拜访一位客户,培训经理接待了我,聊了很多培训的需求,转达了业务部门经理的想法,也抱怨了一些以前的培训效果不佳的状况。我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发现她对这次培训的需求理解还是不够清晰,于是我在相信是项目开展的最前端,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您希望这次培训后,学员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她沉吟了一下,意识到问题所在,说:“我突然觉得我和业务部的理解有些不同,也许我记下的观点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你能给我准备一份问题列表吗?我觉得之前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还真的不够。“
7.
积极
- 如果是一般的马拉松,或者天气、硬件条件尚可的赛事,可能我这一次不会提到这个关键词。但我们的运气实在太好,碰上了台风杜鹃,且赛事的基地就在湖畔,地势空旷,台风夹带着暴雨对所有人带来的影响很难用文字去形容了。现场的所有人都在坚持,而且有部分带头的成员显示出了积极的一面。要知道,在这里的积极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热衷参与、配合和努力参赛,更关键的是,在正确和适当的时机给予其他人,包括队友、所有的参赛选手赞誉和掌声。当我们承认他人的成就和贡献时,其他人也会受此感召并将积极的因素回馈给你,更会转而支持更多的人。举个例子,如果你来到现场,你会听到不间断的加油声,此起彼伏,甚至盖过了现场的风雨声。而且,这些加油并不是特指给谁的,我们可以看到志愿者喊加油,参赛者互相喊加油,当我们看到某位选手正在表情痛苦努力奔跑时,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喊加油,我们可能根本不认识对方,但我们知道,我们在发扬我们积极层面的行动时,最大的享受者其实我们自己,不是么?
- 对培训的意义。说实话,很多培训课程并不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比如一些销售培训,现场充满了挑战和火药味,在一些角色扮演的环节,由于刚学习到的技巧无法顺利运用的关系,很多同学经常会在整个教室的最前端尴尬、出丑、难堪。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什么?对了,所有同学、培训经理、老师的支持、赞誉和鼓励,我们需要把积极的因子传递给其他人,当然,我们会收益最多!再举个例子,学习项目的调研、设计、访谈是个精细活,设计人员多,时间冗长,培训的负责人经常要在内部和业务部门的伙伴讨论学习项目对业务的影响,要了解业务部门真正的需求,这个时候,约人、开会会对本职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大家都很忙,或许这个时候聊培训的事儿还真的会让还多人抵触。我们要做的,是展开积极的一面,展现我们的乐观、向上和为对方考虑的精神,我们称赞业务部门的努力,也希望团队能一起为了将培训转化成业务收益而努力。我们影响他人,得到最大的回报,其实是自己,自己想,不是么?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