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几乎没有设置指示牌。我提前仔细阅读了手册,还能有点儿印象。很多跑友根本不知道存衣在哪里,安检怎么走,如何走到跑道集结。一阵查找和询问。从体育场东门到半程存衣的地方要跨越栅栏。时间快到8点,人群往前走了一下又停了,时钟到3分多钟后又归零,人们第二次出发。后来才知有两位抢跑。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各方面细节在不断完善。全程补给充足,官方和赞助商都很大气。西贝莜面将去年被吐槽的月饼改为今年的小块蛋糕。饮料、水管够,甚至小瓶水直接给满瓶的。切的小块香蕉都蘸盐,想跑者所需。路上我还体验了一块观众伸手给的香蕉(传说中的私补?),十分感谢啊!赛道调整合理,我只记得有两处缓坡,其中一处是科荟桥。在三个过桥底,大家一起吼出来,洪亮的声音“余音绕梁”。吸取去年教训,今年收容车不随着运动员跑,改为固定收容站,因此赛道宽阔了一些。不过我在后程经过两处窄弯道处,刚好经过的小型车辆(医疗车或者收容车)让人群速度减缓了。大约37公里处,遇到一位晕眩跑者被参赛者搀扶,我经过他们身边时听到了救护车的声音,后来听说约两分钟急救车就将人送医,祝福他吧。后半程好几处,着鲜艳柠檬黄衣的志愿者在赛道中间排成一字长龙,双手拿药给两边经过的跑者喷雾。我喷了两遍,分别是大腿和小腿肚。背着小药包的单人的医疗志愿者一路上很多。天气不热,预报有雨没有下,适合跑步的天气。没有雾霾。降温保障有力:吸水海绵柔软,不伤脸,吸水多;雾化负氧离子喷淋降温十分舒适。路旁拍照者多,绝大多数在路右侧。一些单反摄影人挑选着拍摄对象,可能我丑,感觉他们似乎没拍到我,有点儿沮丧。后面我就主动感谢拍摄者——他们站着五六个小时也确实不简单。观众加油声此起彼伏。对跑者来说,夹道欢迎的感觉很好。最后三到五公里处有一段约几百米长的石板路,设置了饮料站,地上的饮料让鞋底粘地面。人跑起来“吱嘎吱噶”,好在转到柏油路立刻就不粘了,新鲜体验吧。完赛区域,领完赛包、奖牌、红毛巾。寄存的包,早已经卸载到帐篷里,按照号码在地上顺次摆好。随后,可以获得各个赞助商提供的免费服务:成绩拍照、免费照片打印、按摩拉筋、冰水泡脚、北马邮局明信片寄递等服务。出了终点的栅栏门,有电瓶驱动带棚的摆渡车。我没有乘坐摆渡车,不知道是不是免费,因为附近就有奥体中心地铁站,我在旁边的稻香村店买点食品乘车奔火车站。一句话:完美之旅。
第一次参加这项比赛。通过和跑友交流以及个人观察,今年的第二届比赛比首届进步很大。 1.参赛交通和跑道。与去年一样,跑友需要早起5点前到达市内广场的出发地点,然后坐大巴50分钟去赛场,虽说旅途远,但车辆安排得好。好风景、平坦的跑道以及赛场附近区域的接待能力不可得兼,这样的安排是目前的最佳选择。红海滩,进入景区的地方面积大,中途大水冲了一部分,往远离赛道的海边可以看到红色,10公里后到21公里之间有几处的红色面积很大,颜色很正。 2.物资和补给。领参赛包时热门尺码的T恤的不足,似乎北马也如此吧。今年的饮水、用水和饮料很足。中规中矩的是,作为半程选手,无缘21公里后的能量食物。降温的海绵优劣参半:厚实能存不少水,但不够软,水不使劲难以挤出,海绵材质粗,擦得皮肤发红火辣辣。特色完赛牌放在半程完赛包内,是红山文化风格的陶土制品,与通常戴在脖子上的奖牌不同,据说去年是“脆美易碎的煤晶制品”。 3.观众和志愿者。路线两旁的拉拉队和观众很热情,多数观众应该是各级政府安排的,因为去赛场途中,从大巴上看到各镇和各单位的“参观车”上走下来很多学生和观众。据当地跑友说,志愿者出自各单位,有几位的颜值高、玉树临风、亭亭玉立。降温的海绵优劣各半:优点是很厚实,能存不少水;劣势是不够软,水不使劲挤就出不来,海绵材质粗,脸部被擦得红疼火辣辣。 4.服务。总体上不错。优先说的是完赛的冰水泡脚和按摩服务,简直太好了,第一次享受。完赛饮品续杯不断。刚到达赛场时,车多人多,没看到指示牌,跑了几处又勤打听,终于找到存包车。有工作人员指示半程检录门方向。全程的起终点是同一处,那里发全程参赛包和终点医疗服务人员各管一摊(我们去可能也这样),问存包车位置他们没有培训到,不知道。也许下一届组织更好,能解决首问负责制。路上和终点医疗点足够,不过途中看到晕倒的一个人被志愿者抱在路边(最后安危未知)。路上看到一处厕所,半程终点也有厕所,其余厕所我没注意到。取包和返程也很方便。
我参加的首个线下全马。赛事组织得很好,补给充足,志愿者人数多,都很热情。赛道的几个坡处有难度。赛后发短信的成绩和网站查询成绩差一秒。成绩录入中国马拉松网站的时间是比赛结束后的3个半月。
最好成绩 | ||
---|---|---|
10公里 | - | |
全程马拉松 | - | |
半程马拉松 | 2:04:52 | |
50公里 | - | |
100公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