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深井时刻,但太过碎片化了,而被忽略和忘记。电影开演前的等候,乘车时的发呆,过马路等信号亮起来……都是些无法回避的、被强制处于一个沉默和坠入自我的时刻。
这样的时候,在想什么?又回忆起什么?
初次见证2018年的八百流沙,象一股洪流,来不及多想就已汹涌而过。当一切安静之后,翻看经历的那些场景和表情,豁然懂得,这不是一场比赛,只是一群有情怀的人挖的一口精致的深井。每个人在这个井里捞出自己,在戈壁的星空下确认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我仰慕那些在荒漠里昼夜奔跑的人,想知道那是怎样的心境。于是独自骑行3500公里,从沈阳到敦煌边骑边想这个问题。
在漫长的内蒙无人区,一眼望去常常是一天见不到人影,甚至整天没有一棵可以乘凉的树,这象极了八百流沙的生态环境。地理以及气候塑造了一个天然的深井时刻,每天自己和自己对话,算计着里程,想着不着边际的问题,在打发时间这一过程中,有些遗落记忆浮出水面。
到达终点,我大致能体验到这个乐此不疲的心情,如果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那是一种幸福。虽然在别人看来很辛苦……
所以,2019八百流沙火星站,已不象去年那样深受触动,更多的是理解和认同。我很认真的听选手在终点分享自己路上的故事,来确认我的认同。千里骑行的体验,让自己能读懂他们的苦与乐和独自向终点跋涉的寂寞……
什么是八百流沙?
本届八百流沙启动特别版——八百流沙火星站。赛事落地茫崖,火星站的赛道不仅更加荒蛮、原始,且全程都弥漫着历史与文化气息。
柴达木盆地一直被誉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也是最大的“类火星”环境,对其进行的科学考察则能为世人瞩目的火星探测提供极为重要的类比资料——而茫崖市正位于柴达木盆地腹地。
今年依旧选择R5站服务,依旧是站点摄影师的职责。老的站点,新的伙伴。工作的流程变化不大,因特殊原因外籍选手未能参加,使实际的工作压力反而减轻不少,赛事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让温度也相对舒适。
经过层层选拔的志愿者,彼此谈论比赛细节的时候不多,强烈的参与感已经相互默契,八百流沙是选手和志愿者一同完成的独特体验。
距离R5站大约5公里是一大片的丹霞地貌,趁选手还未到达的一个早晨,独自在这里拍摄日出时的景色,登高一望,象极了火星地貌的荒野,朝阳被山丘切割成一个个长长的影子,强烈的“孤独感”涌上心头。其实不是孤独,是自然赋予的渺小感。这种感觉带来满足和沉醉,或许这也是那么选手一再参加八百流沙的理由。
选手开始过站后,每个经过的人都很疲惫,步履艰难,这是你们选的路,我知道结束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是幸福,只有默默的记录和简单的鼓励。和每个选手约定:终点见。
真正关切的是最后两名过站选手,李树华和张奎。狂风四起的午后,临近关门时间的紧迫,已经没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更多的休息。看着他们的身影艰难的在风中上路,暗暗希望他们能撑到最后。
花土沟,很小的城镇。从戈壁回来这里就是天堂,终于可以洗脸了。和同样日夜坚守的指挥中心伙伴汇合,他们对前线的了解都是通过我们发回的图片才有直观了解。
选手在陆续的回来,陪伴等候几天的亲友们已经忐忑的手足无措。记录他们跨过拱门的表情,倾听他们没说出口的内心声音。当举起另一半虎符的那一刻,荣耀属于所有人。
最后一天的疯狂外星人其实是选手和志愿者的联欢,选手来做志愿者,志愿者变成选手的角色互换。35公里线路虽然被迫改线为30公里,但组委会还是不顾大家的疲劳用大巴把所有人拉到终点翡翠湖。这一池青翠的湖水真是戈壁上的奇观,让所有人忘记疲惫,可以说是赛事收官的点睛之笔。
从8月6日集结到8月15日赛事结束,短短10天的经历,可以让人怀念,让人观天、观地、见自己。至少,在未来一年时间里面对任何事都会很从容,直到下一次的深井时刻来临。
八百流沙是一个庞大的,醒目的深井,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心底散落的记忆串联起来,让那些忘记的初心浮出,让足迹带自己踏入未知的高度,人生由此变的立体。
在终点等待选手归来的夜里,仰望星空忽然明白,八百流沙每个人都可以完成,只要你足够热爱。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386045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