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8日,立秋。地处江淮之间的安徽合肥,依然是太阳高照、闷热难耐,一点没有秋的意思。
站在树荫下,我一边擦汗一边不停地刷新手机里的天气预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镇,8月11日,晴,36—26℃。天呐!尽管相隔八百公里,却与合肥的天气差不多呀?!不是号称“华中凉都、避暑胜地”吗?这样的气候条件怎么敢承办一场马拉松赛呢?
我开始犹豫了,三天后的“2019秘境巴东高山森林国际半程马拉松”是不是应该放弃?
造成我犹豫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时节去恩施的游客特别多,沪蓉线一票难求,我在12306上的返程订单一直在“候补中”。我从未经历也很难想象,一个在凯旋列车上没有座位(甚至都不确定能否上车)的出征战士,如何能全身心地去浴血奋战?
就在我准备弃赛、准备退订酒店的同时,两条短信如枝头的知了一样带着悦耳而欢快的声音蹦了出来,一条是“纵情野马,为爱奔跑。组委会温馨提示您:明天9:00开始领取赛事物资啦!”,另一条是“铁路12306通知您,您的候补订单已兑现,8月11日D2256次9车2F号,巴东站14:26开。”
比赛会如期举办,气候条件应该没有问题;回程车票已经抢到,还有什么退缩的理由?
三天后,当我完成了一场难忘的赛事,坐在返程动车上,心情都被飞驰的火车呈现了:一会如飞翔在峻岭间的雄鹰,自豪而奔放;一会从隧道里钻出,像一条穿越高山的飞龙,神气而张扬。
巴东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的标准里程,最小海拔1108米、最大海拔1718米,610米的爬升高度,这是马拉松吗?不,这分明就是一场越野马拉松。而我是很少跑山,更从没涉足过越野的呀。
赛前一天,我和每次赛事一样,都要去熟悉一下即将奔跑的赛道,正好搭乘到一辆去山上送赛事补给的车。师傅一路踩着油门一路不停地指着前方,“这一段稍微平一点,后面又要爬坡了。”“这个坡还算好,一会的坡更大。”“从这,从这开始,一直到终点,到森林花海,后面都是上坡了,都是上坡了。”
师傅像导游一样,十分热情地介绍着这条“高山秘境赛道”,我却觉得他更像我的小学老师,“这次考试很难的,这……这……这都是重点。”,不厌其烦的教导中有关爱,也有点吓唬。
但就是这样略带点吓唬的友善提醒,帮助我更加准确地定位了目标:安全完赛,争取关门前半小时到达终点,争取跑进三小时。也帮助我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策略:对地形不熟悉,体能分配不好把握,得跟着一个合适的“兔子”(官方配速员)。按保三的目标,得跟着2:45的“兔子”,这样即使出现状况也不会掉到3:00以后。
科学的运筹是胜利的基础,打仗如是,工作如是,参赛也是这样。
2019年8月11日上午10点19分,当我跑到终点时,赛事官方即时短信报告的净成绩是2:44:04。在离终点2公里时,也许是被满山一望无边的马鞭草提了神,我居然还加了速,超过了一直跟随的“兔子”。
戴上志愿者郑重递过来的奖牌,我没有去享受西瓜、蛋糕等等丰盛美味的赛后补给,趁着等待赛事接驳车的当口,我折返回到森林花海,想再看一眼刚刚征服过的高山,想在跑过的赛道上数一数刚刚留下的那串坚强又艰难的脚印。
置身在海拔1700米的茫茫紫色花海,抬眼是辽阔的蓝天,远处是叠嶂的青山,漂浮的白云一团一团,像迁徙的羊群,被风赶着缓缓前行。野三关,好一幅天然的五彩画卷啊!
赛道上依然有未完赛的跑者在进行最后的冲刺,这是跋涉20公里、爬升600米、经历数不尽的上坡下坡后依然在坚持的冲刺。他们、我们、所有巴东马拉松的参赛者,在这个夏天,跑出了比天更广的天、比山更重的山、比白云更肆意的放飞、比花海更美丽的世界!
高山秘境、森林花海,野三关、巴东马拉松,明年或许我还会来。
我还会来,或许因为你是八月赛事的“独子”。
我还会来,或许因为你能给予的“日照是夏、体感温度如秋”的舒适气温。
我还会来,或许因为你在巴东火车站贵宾般提供的崭新的免费接送小客车。
我还会来,或许因为我从老街回住宿地的出租车上,司机中途征求意见后顺道带客,下车时主动按计价器价格平分收取车费。
我还会来,或许因为赛事当天早晨交通管制封路,厨师无法准时到店,民宿老板亲自为我们煮上的一碗鸡蛋面……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