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久未谋面的朋友,问我最近是不是很膨胀,都找枪手替自己造势了。这个月的确有几位朋友撰写了几篇力挺我的文章,可能因为爱护我,还把我尊称为这个家那个家,感谢他们对我和这个细分领域的关注。我啥家也不是,我是家里蹲。这几位朋友跟我都是君子之交,只有一位写之前跟我打了招呼。别说我不屑找推手,就算我真有这想法,以这几位的性格和江湖地位,也不是我能指挥得动的。再者,活好不好,不用自己吹,也不用朋友捧,链接网上都有,大家自己看就好了。但是,我还是比较抵触把我和别的前辈作比较。他们解说比赛的时候,我还不跑步呢,咋比。再说,又有几个人像我这样有闲功夫,能拿出一周的时间准备一个比赛。
这几年做跑步其实也有几次业务转型,早年翻译为主,中期写得多,再后来咨询推广,到现在解说主持什么都干。当我跟第一次见面的圈外人说我做跑步行业的时候,很多人的反应是“什么,跑步也能当工作?那你具体干什么?”徒劳了很多解释的口舌之后,最近两年我的简化答复100%的人都能听懂----我在电视上解说马拉松比赛。
我解说的第一个正式比赛是2016年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马拉松,这些年坚持下来,国内外的加起来得有几十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迹今年送给我两宗礼物,第一份物质奖励是春节寄来了一支Lamy签字笔和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两者恰恰都是我需要、却一直没有拥有的。书很薄,遣词平实,读来亲切,大抵是因为“此时此刻的心情不施虚饰地记录成文”,也是我行文的追求吧。同一套书还有一本名气不那么大的《悉尼!》提到,村上君观摩悉尼奥运会等比赛是为了担任日本马拉松锦标赛的解说做准备,这么算来我跟他也是同行了。
第二份精神大礼,则是推荐我入围田协2018年度人物评选的20强。从此以后,我终于敢放胆的说,老子也是选秀同进士出身了。虽然最后如意料之中、情理之内没有中奖,但是想想村上君都陪跑诺贝尔文学奖这么多年,我这算啥。
今年我开始着手一项针对国内精英选手的大工程,和村上君一样,每天都有几个小时“只属于自己的沉默时间”。为这事甚至放弃了一天看一部电影的嗜好,除了辅导孩子和跑步健身以外,把全部的时间都放在这上面了,好在就像村上君那样“跟谁也不交谈,独自一人默默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都不感到无聊”。最近学了一个新词叫“心流”,意思是人要在挑战与技能间寻求平衡点,才能不至于过分焦虑、亦或无聊。这项工作,应该就是我最近的心流所在。心系一处,守口如平。
从收集名单、成绩,到核对省份、生日、照片,乃至周期性的排名和每周比赛更新,迄今一个月有余,也仅是略有小成。国内仍频繁参赛的男选手,全马PB240以内统计了两百多人,女选手取310以内,也有一百多位,加起来文字达六七万,跟出本书差不多了。但是,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得远,目前只算完成了20%。国外选手的工作量只会比国内的多。
为什么要做这项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呢?为自己,也为跑友啊。
很多不了解马拉松直播的跑友都以为,导播那里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库,还带人脸识别功能,拍到哪个选手,解说员立刻就能收到一堆推送背景材料。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好骨感,解说员能看到的和观众一样,一般只是一米多远外一个一尺见方的小显示屏(这也是去年兰州把邱旺东看成管油胜的原因之一),说什么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备课和知识积淀。以往解说的备课有针对性,去哪个城市就了解哪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地标建筑,没去过的还会买本地方志佐引。而运动员的信息大都是被动为主,只搜集官方提供的特邀选手的资料。万一有黑马冒出,之前又不认识,只能望“马”兴叹。比如,假使之前不认识村上君,就只能叫他“那个跑姿不标准的日本选手”了。
自己跑的多了,知道跑步对自己的好,渐渐就想让更多的人爱上跑步,让更多人知道,其实马拉松直播也很有趣。自己坚持跑步,是见小我;为大家带来高质量的解说,是见众生。每个比赛嘚吧嘚的就主持人和俩嘉宾解说员,加上几个出镜记者,在这背后,其实还有大几十位各个工种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名字并不为人知,他们的功绩与直播共存。
踏踏实实的码字,坚坚实实的跑步,老老实实的准备功课,小事坚持做好了就是功不唐捐,此诚不欺也。苦是苦点,如曾文正般结硬寨打呆仗,好在我喜欢。
我格外赞成村上君的话: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事,怎么也长久不了,做不到持之以恒。村上君是29岁开始出版作品,33岁开始跑步,如今都70岁了。我是32岁开始跑步,计划跑到老吧。解说干的年头虽说不长,可这行越老越值钱啊,还得继续坚持这份有前途的职业。
你呢?你喜欢坚持什么?
初稿于19年5月15日发表于知乎问答,本文略作增减。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38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