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老管的要求,根据他个人的特色与追求,写出了这篇小管语气和角度的汉马赛记。
也要感谢爱燃烧带来的直通名额,圆了一把汉马梦,也成功打卡第二场中国大满贯比赛。
提到武汉,可能为人熟知的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观,也可能是“一江两城三山四人”的独特。
但在我眼里,武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地方在于他的硬气。
千年前有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建立西汉,百年前有革命党人发起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武汉这座城市从来不甘于屈服,这可能也是汉马在此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马拉松本就是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恰巧,武汉的灵魂与体育竞技的挑战、不服输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
对于老管来说,自2年前重拾起马拉松之后,每一次的跑马,或为自己探索新城市的契机,或为出差之余与我和妈妈见个面的窃喜。也是自此,我们三人一同出游,无需仔细挑选目的地,看看想去哪跑马,就利索的定下了。
本次汉马之行,成为了我们第一场在领物第一天就到达当地的比赛,总算成功体验了一回基本没什么人的马拉松博览会。
每当说到马博会,大部分跑友第一反应想到的一般都是薅羊毛,薅羊毛的确是一个不可少的环节,但我更喜欢在有些展台设置的拍照墙那边合影,而第一天没什么人的会场给我提供了一个拍照的好环境。
不少人说,马拉松更像是一个大型网友见面会,这话不错,我经常可以看到街头或是餐厅里有穿着参赛服或是运动服的跑友们相聚逛街、约饭,这种热烈的氛围挺能感染同样为跑马而来的我(准确的说,我是某跑者老管的狗腿子小管...)
不混跑圈的老管和不跑马的小管基本上是与跑友见面的绝缘体,但众乐乐有一起乐的法子,独乐乐也有自嗨的途径,我和老管的最大娱乐法子就是,在街上发现同样背参赛包、穿参赛服的选手,或是凭借过路人的穿着猜测“诶,这个人貌似也是来跑马的诶!”
虽然我常说,跑步是一个人的运动,但我每次看到老管举着队旗一个人孤独地拍照都有种莫名的心酸,又莫名想笑,可能是老管将这种一个人的运动展现到了极致吧。
看到我们拍完了照,旁边的一个大爷(我一直以为他比老管年纪大,但最后一问才54岁)问能不能替他拍几张照,一共要举3面旗子进行拍照。看到他,我才知道,一个人跑步的并不在少数。
当时突然明白了,那么多人跟我所强调的“一个人跑步”究竟是怎么回事,哪怕自己加入了跑团次次活动尽会出席,哪怕赛前约上了不少小伙伴说好全程不离不弃,哪怕你身边有一位心爱的TA说好要手牵手跑向天涯……但其实,享受一个人静静的跑着、纵千万人身边匆匆吾一人往矣可能才是跑步最终的形态。
汉马的中签率是目前国内抽签赛事中最低的比赛,不仅仅只是因为汉马提供的名额最少,更可怕的是报名的人数也是国内之最。
4年级的汉马,为何引无数好汉竞折腰呢?
我的答案是:感人的志愿者服务、沿途独特的风景和组委会追求卓越的态度。
汉马的志愿者在我看来一直是汉马的超级加分项,他们实在太热情了,就像武汉夏季的气温一样。
作为一个围观者,刚送老管到起点时还是挺亢奋的,但这兴奋劲在老管还没检录前就有点溃散了。
汉马志愿者就不一样,他们超长时间待机,续航时间犹如兜里备了好几块电池。
跟他们一起站在路边,我就不会觉得为赛道的选手加油喝彩是一件多么突兀的事情;稍稍看他们一会,志愿者们就会热情的过来问你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助;终点前的志愿者更不用说了,其热情程度仿佛在欢迎远行的亲人回家。
随着汉马,可以快速浏览武汉的著名地标,黄鹤楼在身旁、长江大桥在脚下、东湖在身侧。
老管应该算是所谓的严肃跑者,起跑后从不在某处驻足停留、拍照留念,也幸好,沿途的景点我们都去的差不多了。
长江大桥,架起南北,筑起万里长江的别样风光。美的是,夜幕降临水光映衬着桥上的灯光,波光粼粼;妙的是,传说走过长江大桥的恋人再不会本来,潋滟春色。
黄鹤楼,屹立江边,竖经年一别的离愁别绪。愁的是,好友一去不知何时再能相见,空余高楼;叹的是,时间悠悠昔人印记不再,更该珍惜眼前人。
汉街,我就不想写了,就在住的大楼对面,天天看到天天逛,想写点矫情的描述都憋不出,就记得汉街香喷喷的又卷烧饼了。
汉马的优质服务我最想提的还是,组委会在每位选手的参赛包里塞了一张充值了10元的汉马纪念交通卡,这对于爱收藏交通卡的老管和小管来说,都十分值得纪念。
本以为发放的交通卡是便于选手在赛事当天乘坐公共交通使用的,不曾想,当天选手凭借号码簿坐地铁居然可以免费!!!
那么,从老乡那坑了一张交通卡过来的小管,就美滋滋的刷卡上地铁了。
汉马是真的好,但我也真的是一个杠精。
大家都说好,那么我得来鸡蛋里挑骨头的说说不好。
赛前老管的目标是145,最后156完赛。
记得周五一起游黄鹤楼那天,老管有说:“这楼一爬,一天逛下来成绩可能就150了。”
这还没有计算上周六老管和小蒋(妈妈)怒走2万多步,逛完了武汉省博物馆、东湖一小片区域、长江大桥还有户部巷,这步数算一算,成绩156还算超常发挥啦。
好吧,我说偏题了!我想说的是,排除天气和赛道爬升的影响,当天半马的起跑区域真的不太理想。
本届汉马的起点从江汉路调整到了三阳路,赛道起点更窄,选手无法及时跑开。
今年没有再次沿用江汉路做起点,主要因为原来的起点江汉路在建市政工程。做了几年土著的某跑友说道,其实换起点这是完全体现了汉马组委会的魄力,路口更窄、附近居民楼多,那么封路造成的交通压力也大。在此,还是很感谢组委会仍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完美的汉马。
老管对本次成绩的评价是,起跑后前五公里走走跑跑,根本没有跑步的感觉,前五公里居然要花31分钟(唔…我是五公里要1小时的人!),而这一段路程,也对自己的比赛节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其实我还是挺希望各大赛事可以像厦马一样采用分枪起跑的,但没用如此设置,组委会可能也有他们的苦衷吧。
本次我们住在松竹路上的万达这,距离老管半程的终点比较近,隔街就是汉街,热闹得很。
但到了比赛当天,这种热闹成了压力。
以全程和半程分流后半程的赛道为例,由于沙湖大道是半程赛道,因此自西向东在松竹路上的车无法到达沙湖大道,司机只能在松竹路上掉头,该路口恰好又比较窄,掉头十分困难,在我出门准备迎接老管的时候,松竹路上已经堵的十分严重。
虽然组委会在比赛日前,在多方渠道投放了赛事当天的封路信息,但是不少司机仍不会注意绕开封路的路段,在之后的举办中,组委会是否可以在具体拥堵路段提前设置封路警示牌?
我在松竹路上看一辆大巴车司机实在掉头调不过来,只能下车拉走路边围栏,作为个司机,我觉得没能秀成车技还是蛮丢人的。
由于之前对汉马有过一定了解,知道汉马被称为零差评的马拉松,也听说武汉市民对于汉马是相当地支持。
在前去接完赛老管的路上,却听到了不少另一种说法。
某中年大叔:
“我家就在那边,你(指赛事安保人员)不让我从这过去,我得多绕个5公里!”
某青年:
“我早上车停过来的时候你们怎么不封路?(注:他的车被围在封路区域中,虽然该地段为非赛道路段)你们扣着我的车让我怎么办?”
某老阿姨:
“又来了,买个菜都不方便。”
其实能明白,一场比赛的开展,并不能让当地生活的所有人都满意,但听到这些真实的差评,我反倒觉得挺有意思的,汉马不再完美,但却显得更接地气。
回顾之前厦马、港马的经历,虽安排了赛后第二天离开这座城市,想着给自己留一点缓过神的时间,但却发现,赛后到离开的这一段时间对我来说却没了刚来的兴奋。
自己一直认为,对于一座城市的留恋,是在于留下的遗憾。
所以,这次比赛结束过后,我们撤离的前所未有的快,老管回酒店后整理干净,我们就拉上了箱子前往机场,当时的地铁上甚至还有不少刚完赛准备去酒店的人。
走也走得的确匆忙,总感觉自己什么也没吃,也没来得及慢悠悠的离开再仔细看看这座城市,甚至没法再和当地人一起横穿个马路。
但至少说,去过的地方、吃过的东西、见过的人,都让这段旅程变得更为充实。
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来武汉,再来汉马,但对于武汉以及汉马的喜欢和想念,一直都在。
一直说写不出来,因为想写的太多,不知道从何说起。
一直说怕写的没有新意,因为既然写了,就想给老管的这次汉马之旅一个很好的交代。
写着写着,已经3500+字了,我以前怎么没发现自己那么能写...
最惨的是,写到1800+字的时候,我看了爱燃烧用户@阿森男 和@奔跑歌兑 的文章,这两人的文章一直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基本每篇都会看。这一看,感觉自己写的处处不满意,对比太明显啦,大家看看仅供娱乐就好~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384783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