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K,60K,100K无论完赛与否,都是大神。以下此类人群,不管是大姐大还是大哥大,简称“大大”。我是一枚完赛率100%的跑渣。我从一个负责任的跑渣角度摆一下我的体会。
第一,关于怎么选择组别。大大们心里门清。可以跳过这段。作为渣渣,我当时纠结好久。数据看,50K和42K实际距离差不多,但是50K爬升1500,42K爬升2200,关门时间42K还少了2小时。我当时重新对自己做了评估,问了自己2个问题:能干什么?准备怎么干?其实,在2004年我来过4MM山,重装穿越垭口。当时由于太过大意,出发前夜熬夜,抽烟,喝酒,上到4000左右开始高反了。为了重新上路,15年开始跑步减肥,17年正式报名比赛。算上17的4MM的话,今年跑了4场全马1场半马,3场50K的越野。成绩都是渣渣类的。15年开始,红景天常年泡茶喝。估计上山没问题。我的第一场越野在武隆,我实地验证了自己的下坡理论。第二场在云南大山包,有一定海拔高度,测试了自己跑高海拔的可能。对于4MM有一定信心。毕竟第一次跑高海拔,还是保守的选了50K组。目的是积累经验,为以后挑战高难度组别积累经验。何况我的小伙伴一直强调,这是个徒步旅游组。如果,你第一次跑高海拔,第一次跑越野,建议从50K的开始练手。
第二,装备的准备。强制装备清单上的,那就不用说了。清单上要求保暖衣物,没有强制穿羽绒服,可以在抓绒和羽绒服之间选。5:00就开始检录了,要扛冻到6:00出发。我选择穿羽绒服,以防感冒。看到广场上还有人光着腿,我心里大写的一个服。为了能背羽绒服,我还放弃了一直用惯的越野背心,入手了一款12-15L左右的越野背包。出发才1分钟,羽绒服不透气的弊端就显示出来了。心里一横,经过宾馆的时候,我把羽绒服放回房间了。带着抓绒和冲锋衣上的山。后来在横切的时候遇到大雪,心里后悔不已。天黑以后,跑最后到公路前的一段沙棘林,从心里冷到体表,深深怀念那件羽绒服。本来计划在终点拱门吃个火锅,等关门。冻成人肉冰棍的我只求早点解脱。另一个关键装备是手套。我不喜欢用仗。关于这点我早就想明白了。上坡可以手撑大腿,陡坡考虑直接抓着野草之类爬。所以必须要手套。我选了机械师手套,实地测试,至少符合我的要求。明年要跑42K的话,还要从保暖角度再重新挑选。这里能分享的经验是羽绒服还是要背,手套还是要戴(无指手套=没戴)。
第三,关于时间的掌握。比赛前,小伙伴反复安慰我,这是个徒步旅游组,按照数据,一小时走3公里,随便就完成了。大大们可能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在第二次回到喇嘛寺之前,就是这样一路溜溜达达的。之间还等小伙伴各种摆拍,各CP点吃好喝好。我还在路上高歌一曲。虽然我比关门时间提前了,但是如果抓紧点的话,至少可以多省出2小时。这就奠定了之后的苦恼。喇嘛寺出来,开始爬坡。在之前参加的越野比赛中,再陡的坡最多爬得慢点,尽管很累,脚下是不停步的。这次完全不同,基本走一段要停下来喘一会儿,像是电池耗干再充会儿电才能继续的感觉。等开始横切的时候,雪已经下得很大了。冷是从里面透到外面的。等过了小牛场开始下坡的时候,我开始担心了。看看时间,天快黑了。放开速度冲了一段,等到沙棘林的时候,彻底黑了。沙棘林里面的路标不太好找,需要反复确认,还要防止脚底打滑。如果在白天,这都不是问题。心里更凉了。在小牛场因为嫌麻烦,没有把水袋灌满。在沙棘林的时候,断水了。摸黑,跌跌撞撞忍到公路,花了1个多小时。到公路上,没看到路标,只能找路上人打听去终点的方向。到拱门已经是14小时20分了。此时自己评估体温应该比平时低了2度左右。晚餐后,直到开始冲澡的时候,体温还没上来。半夜开始发烧了。深刻教训,不要轻视任何一场比赛任何一个组别,时间还是抓在前面好。
这次经验让我有信心挑战明年的42K组,先实现一个小目标。小伙伴们,早点约呀。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