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洋荆,引人入胜。
Hoka的跑鞋在很多跑友印象中还是“松糕鞋”一样的存在吧,之前他们家的鞋子都用厚度感人的鞋底用于保护,用更高的侧壁增加稳定性,用高差小促进足弓着地,很多人都有种迷思——感觉上是崴脚战斗机。
起初我也有这种不切实际的联想,但后来试了Hoka One One其中一款盛名加持的speedgoat之后,感觉HOKA在充分保护脚踝之外,还在鞋底科技上有更新的创意延伸,很多时候,装备必须要亲自尝试才有话语权。
就如我最近的新战靴——Hoka One One Tracer,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暴风女神。
Tracer是Hoka One One的春季新款,女款配色就不能多元化一点吗。不过细看之下淡黄鞋舌搭配洋红渐变鞋面,就如落在地上纷繁的紫荆花瓣一般,浓郁诗意。
Tracer将训练与竞速功能合为一体,相对于其他HOKA ONE ONE中底更薄,像寒冬过后迫不及待御去臃肿的外套一般,更偏向于竞速驰骋,并开发了更多的跑者想要的Pro2Lite技术——它比以前的版本更轻便,同时兼顾支持和缓冲。
侧面采取渐变色设计,让视觉看上去更动感摇曳,白黄粉就如春天等待蜜蜂采蜜的花瓣一样婀娜生姿。鞋楦偏窄,鞋面与足部充分贴合提供更好的包裹感,但对于某些宽脚人士来说不是太友好,跟speedgoat一样要选择大半码或一码,那酸爽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
前掌向更薄的方向延伸,令侧面呈现流畅的线条,这样可以减少触地时间,迅速和充分地利用落地的反作用力提速助力,不会与地面有留恋不清的拖沓感,成为一大看点。
尽管看上去鞋底还是偏厚,实际上鞋底部分在鞋子内部下沉,在脚跟下形成了一个有弧度的窝,延续了Hoka固有传统——“更高的侧壁增加稳定性”,更好地稳定了双脚,
前掌偏硬,增加力反馈感和向前推动力,后掌偏软,增加长距离的舒适度,中底保持一贯的滚动摇篮技术,后半部分覆盖无缝TPU实现了比较好的稳定性和支撑性能,Pro2Lite +10中底令缓冲性能上了一个台阶,外底RMAT材料为每一步提供额外的缓冲和力量反馈,这种有层次的黑科技诚意快满溢出屏幕了。
鞋面采用超薄网眼设计,看上去就觉得不会被划入空调鞋之列,并一改过去的自锁尼龙绳,采用宽扁鞋带,就像80年代的裤头带,感觉上比speedgoat的鞋带质感好一些,虽然年代感满泻。
Ortholite透气鞋垫,我尝试换了另一种品牌的鞋垫,左右脚跑亲测,感觉还是前者的鞋带更透气更没有存在感。
HOKA的海鸥(虽然有时会看成 T BACK)LOGO镶嵌鞋子前端,看上去就像草莓味虎皮蛋糕卷。
后跟的渐变涂鸦风,让 Tracer变得街头时尚,与白嫩黄压缩袜搭配简直YOUNG出天际。
内壁的透气孔像波点一样密集,不但减轻了跑鞋的重量,更是很多汗多跑者的福音。
上脚体验:
鞋底轻薄以至于几乎感觉不到其重量,适合我这种哈比人的体重。后跟稳定性令人满意,脚踩上后用力起跳能感受到缓冲效果不错,在起跑前进行高抬腿的热身,发现弹跳力反馈十足。
我分别穿着 Tracer跑了两次五公里、一次十公里+一次十五公里、20K跑步机和几次间歇跑训练, Tracer对路面的脚感适应度很高,仍然保持Hoka跑鞋一贯的保护性和独有的前脚掌滚动方式,即使不是前掌跑法的人也会很自然地进行滚动式前进,触地声很小。
特别适合5—6配速区间。
3公里后鞋子由后跟至前掌的过渡感变得越来越强,6公里后配速提高到6分钟,12公里后提高到5分,随着速度加快,落地也逐渐变成了前掌着地,真切感受到比较好的回弹力和驱动力,对膝盖的压力很少,但长距离后仍然觉得鞋面偏窄,看来我应该买大一码的。
在台风天此起彼伏的广州,经过几次杀伤力不大的雨战后,发现Tracer的透气快干,基本上袜子都没有怎么浸泡在雨中的感觉,但鞋底的耐磨性依然是硬伤,在此我请教了专业人士,原因是他们坚持采用天然成分的染料,所以某些部分容易掉色。
1.Tracer外观设计流畅活力,创意与做工皆可圈可点。
2.灵活度和透气性好评。
3.轻盈度与包裹性不错,脚感舒适。
4.对路面的反馈力自然干脆,是竞速型跑者的必备之选。
鞋楦偏小半码,鞋面与前掌有点压迫感,例如40,应该选40.5。
耐磨性防滑性有待考究。
更适合小体重或腿部肌肉强大的跑者。
颜色方面选择较少。
总体评价:自从Hoka speadgoat开始,Hoka就已经在不断开发新科技来带给我们惊喜了。Tracer更是达到了轻薄鞋底和高缓冲性能的平衡,是品牌对速度型产品的一种新尝试,对于追求更快更强的粉丝是个福音,后跟部分的柔软又保留了前后落差4mm,更贴近自然的跑法,是比赛时的PB之选。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3761
回应
另外Tracer是第一款Hoka没有Active Foot Frame的,也就是“更高的侧壁增加稳定性”
相比之前Clayton的Active Foot Frame则非常明确,比我以往的Clifton、Huaka、Challenger深很多,鞋子稳定性非常好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