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心训练的同时,也要掌握其他的一些比赛技巧,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在不同的赛事环境中需要注意的补给技巧。
不同的赛事环境对应需要不同的补给策略
在大多数的比赛中,我们都不会碰到完美的跑步天气: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都会影响跑者的发挥,在不同的天气环境中,也要有不同的补给策略。
在所有比赛中,我们都要注意不能按照凭感觉喝水的原则,因为一旦在赛道上觉得口渴,那么你的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的状态了,不适合发挥最好的运动能力。
在夏日的高温日晒的比赛中,除了要做好足够的防晒策略还需要有足够的补水策略,比如美国西部一百的部分赛道气温一度高达42摄氏度,很容易出现脱水中暑的情况,很多跑者会将冰块做成一个“围巾”套在脖子上。
而此时也需要多频次的少量补水,以防止大口喝水导致胃被水灌满而无法消化吸收,此时还可以用水直接洒到头上以及身体上,因为皮肤此时也会很渴。
此时还需要补充电解质饮料,来点佳得乐吧,不仅含有足够的电解质,更有糖分和碳水化合物补充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
有些跑者不喜欢在天冷的时候喝水,原因也是因为觉得自己“不渴”,但水分的流失不只表现在汗液的流失上,在运动中,身体一直会消耗水分。
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波士顿马拉松的极端天气中,即使飘雪下冷雨,专业运动员也会在途中补充水分与能量,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
长距离耐力比赛结束后的补水同样重要,体内的电解质都会有很大的流失,你可能会频繁的感觉口渴,此时可以补充适量的佳得乐,补充电解质的同时补充水分。
马拉松比赛和越野赛的不同补给技巧
目前跑步比赛众多,但主要分为路跑赛与越野跑比赛,路跑赛主要分为短距离比赛,半马以及全程马拉松;越野跑比赛则更加复杂,短至垂直爬升赛,长到百英里极限越野赛。
路跑赛
很多参加马拉松的跑者都会选择先跑个15KM-20KM之后再饮用路上的补水点的补给,但我们的建议是从第一个补给站就适量饮水,每5公里进行一次,在进补水站之前可以吃能量胶,然后进站饮水,之后再补充能量饮料,最后再饮水。
在补水时,可以将杯子捏出一个尖角,从嘴角边倒进嘴里,量大概是一杯的三分之一。另外不要担心进站补给所花的时间,这是一个必要时间,相比你在后程爆掉走路所花的时间简直微乎其微了。
越野跑比赛
越野赛相比于路跑赛难度更大,每个补给点的间距设置超过20公里,如果在补给点中没有补水站或天然可饮用的水源(在国内就不要考虑这点了)。
现在的越野跑背包多为前置两个500ML水壶,建议根据比赛的距离以及自己的饮水量再带上两个空软水壶。也不会增加太多重量,在较长路段中可以背更多的水或能量饮料。
前置两个软水壶可以一侧装水,一侧装能量饮料(如佳得乐);在需要功能饮料时,先喝能量饮料,之后再喝一小口水帮助吸收。
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与比赛中都有不同的补给策略,需要从训练和比赛经验中逐渐掌握,每次比赛后要去复盘与反思补给的细节,这样可以在后面的比赛中有更出色的发挥。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