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马拉松,从15年第一次举行,到今年18年的第四届,每次都没有缺席,毕竟是主场第一个全马赛事,总有些情怀在里面。但事实证明不是所有人的情怀都会被组委会待见,潜台词是情怀多少钱一斤。
对比赛的总格调是不满意的,分几个维度再吐槽下:
先是组织上,也从赛前,赛中,赛后几个方面来看。
赛前的领物,虽然组委会投入了很多人力,但感觉上还是没有考虑的很全面,很多不足。第一,本人领取的过程非常简单,刷身份证,刷脸就可以打印一个领物单,前后不到2分钟时间。他人代领的就没那么轻松了,要现场填写参赛声明(为什么不能放到网上提醒参赛者填写完成后来领物),团队报名的也同样采取这个方式,必须现场填写参赛声明(那团报的意义是什么)。而且代领的只能一个个手输入参赛号码,没有方法让参赛者事前打印好过来扫描一下的简单点的方法吗?第二,代领管理严格也算情理之中,很多赛事都不接受代领,但既然同意了代领,那就应该做的准备充足一点,只有两个阿姨,本人领取的大概有四五个,分工是那么的不公平,组委会的资源协调做的很差。
第三,那参赛包叫一个简单啊,雨衣的质量连保鲜膜都不如,我记得第一届全马的参赛包里还有绷带,一届不如一届。最不能理解的是号码薄背面连留紧急联系人方式的提醒都没有,这不应该是强制要求吗?如果,如果真的有人在比赛中有意外的话,你们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ta家人吗?我表示怀疑。总之,赛前的领物环节协调的不好,很多东西可以放在网上让大家先准备好,不是所有都是到现场再填写。
赛中组织的也很一般,最大的感觉是全民参与度不够,和南京简直没法比,南京的地铁、公交甚至很多景点都是免费的,苏州的还要排队卖票,顿时幸福感下降好几个点。安检形同虚设,只是有几个安检门让参赛者从里面通过而已。洗手间少的可怜,很多男同胞逼不得已在路边解决,那本不是厕所,但上的人多了就成了厕所,搞笑吗?这的确是事实。苦了女同胞们。也和苏州这个文明城市的称号极其不符。途中的补给还算可以,志愿者也很热情。但设施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不是每个每个医者手中都有喷雾。记得最清楚的是自己在一直在寻找止痛喷雾,好不容易在31公里看到一个医护人员,我离很远就向她问有没有喷雾,她回应我:继续往前1.5公里,在32.5公里医疗点有。那我就在想这个医护人员能提供的医疗服务是什么?止痛喷雾不应该是最根本的吗?
赛后的组织也是极其混乱:在终点没有看到任何指示牌、存包是直接放在地上的、没有指示换衣服和拉伸的地方在哪里、还发生奖牌不够的情况等等等等。给我的感觉是组委会希望大家赶紧跑完走人,不要赖在终点,但又没有人指引去哪里坐接驳车。组委会宣传的赛事小程序也完全不实用,没有导航功能,现场没有指示牌子。最可笑至极的是我问保安接驳车在哪里,他让我问工作人员,显然组委会对保安和志愿者的培训是不到位的,或者是执行监督的不到位。还有半程的和全程的分别有一辆存包车来的很晚,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存包车还没有到达终点,搞笑吧?还是参赛选手自己去找的包了,有的找了一个小时,志愿者在干吗?组委会在干吗?我也很想知道。这样的组织我觉得绝对够不上金牌赛事的水准。
说完组织说说路线,在经历了前三届比赛的教训,路线做的调整还是有些效果的,这一点不错。印象中第一届是12/27日举行,在太湖边上绕了好大一段距离,那刺骨的湖风吹着叫一个爽啊。知耻后勇,路线的改革总算是组委会为参赛者考虑了一次。
再说说氛围,每个补给点的志愿者都很热情,不顾风雨为跑者加油,这个要点赞。由于天气的原因,市民的参与度不高,也能理解。
说好的赛记变成了吐槽,对不起观众了。说说自己的备战过程吧。
有幸加入爱燃烧的训练营,结识了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为了同样的目标一起努力,实乃幸事。以前的PB也是太湖马拉松上的,17年332完赛。今年一个大夏天的训练,给自己定了310的目标,自己还是有信心430配速跑完全程的。但败在了自己太贪心,起步415-420,想冲击下300-305,前半程没有控制好速度,半程133结束。26-30公里配速掉到430,还能维持。30公里以后开始有抽筋的感觉了,降速、调整、硬撑。。。。不停的看表,估算完赛时间。也有过放弃的念头,想想那不是我的风格,也对不起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只要还能跑,就坚持下去。这种情况反而比较安全,不会有心率过高的危险。530-600的配速坚持到终点,323 PB完赛。离目标有些差距,但健康安全完赛最重要。苏马,我们明还会再见吗?各自保重吧。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215710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