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3就在伏夏后
10月16日下午,在看到南马在网上可以查询成绩后,立即刷网页,可惜当时网络信号太差,好几次都是获取成绩失败,试着给组委会打电话请帮忙查一下,但是没打通。昨天冲线后,手表显示的成绩是3h0m6s,跑友们纷纷都收成绩的短信即时通知,我却没有收到。去年南马我没有官方成绩,按照组委会的说法,我是属于0.3%的正常损坏范围内,这次不会再一次受伤吧?说真的,我就想知道有没有冲进3小时。当时我踩线时计时牌上的时间在3h0m40s左右,突然起跑时候的看到的计时器是50秒左右,成绩应该非常接近3小时。昨天看到我手表的时间,女儿说我应该有点小遗憾。同意她的说法,虽然几秒的时间没有实质性的差异。我给她的解释是,努力了,最好的结果要靠各种细节叠加,有遗憾才是更真实的生活,安慰自己呗。昨天的南马,气温17度左右,前面1小时左右细雨,后面阴天,阴凉湿润,天气非常好。前面20公里赛道优美,可是15-18公里中山陵区域的连续上坡,38-40公里的迎面大风,大树、高架路、隧道对手表GPS精准度影响,不利于跑出好成绩。
从官方给的计时来看,第一个5公里稍快,其他阶段配速均匀,没有明显的掉速,甚至36-40km还很快,感觉上也比过去三场更轻松,这三场后半程全都掉速。今年3月份的无锡从30K开始,配速从4’20”掉到4’26”(31-35km)和4’29”(36-40km)。
全程下来,手表里程数比官方数据多380米,过去4场也差不多都是这样,这可能因为弯道、超人、饮水等造成的。下次计算配速的时候要留有点提前量。
延续上马的补给策略,盐丸、水、饮料和能量胶。盐丸出发前15分钟、20 km、30 km各两粒;水在前20 km中每5 km两半杯或者一小半瓶,20 km后每5 km补两半杯或者一小半瓶运动饮料;能量胶在15km、25km、35km各补充一根。全程下来,没有饥饿感,没有抽筋现象。
这次破三,也在情理之中。从6月28日开始,我花了近100天来准备这场赛事。准备分为两个阶段,10公里破40分和全马破三。按照一般理论,全马3小时需要万米40分钟的短程能力。准备时间足够,但是今年闷热天气时间太长,一直持续到9月底,期间内节奏跑的配速目标很难完成。
在10公里的训练中,LSD和1公里间歇都可以按照进度完成,然而最后的考核那天,30度左右气温,湿度大,按照4分的配速只能保持2公里。后面就成为2间歇跑掉到最后一回4’50”。在接下来的全马准备中,10公里测试的测试成绩始终没有提高,4’30”的节奏跑到最后也成掉到5’00”。有一次的27KM LSD目标配速 5’40”也最后变为6’10”。一度非常失望,觉得巅峰状态已过。
掉速的原因,现在分析就是闷热的天气,在25度以上,气温没提高一度,心跳也快一次。持续运动中失水量太大,2小时的运动,至少需要补3瓶饮料。10度左右时的2小时训练需要1.5瓶左右。因为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并且得不到及时补充,体内血液变稠,而且大量血液送去排汗降温,造成运动能力剧烈衰减。
在倒数第二周的10km X 4’15”的节奏跑,那天温度30度左右,跑完3km后,太累了,改为3X2KM+1KM间歇跑。在倒数第一周的10km X 4’15”的节奏跑,28度气温,5km后,配速掉下来,跑为3X4’15”+ 2X400,自信心得到一点恢复。
在为期100天的训练里,只有间歇和LSD的成绩感到满意,10公里配速、半马配速跑中,后半程的成绩都惨不忍睹,看到几个跑友晒出10公里4分以内的配速,更是觉得江郎才尽,年龄不饶人,肌肉跟不上,恢复也没有去年快。
夏练三伏,训练计划还是坚持下来了,总的跑量没有少,累计1100km,最高时的9月跑量为370km。训练的节奏没有变,节奏跑中如果配速跟不上,就保持心率,不降低强度;或者把节奏跑拆成小段,保持或者提高配速;沪闵路连续3公里的小上坡也保持配速。每次跑完后,衣服比从水里捞出来的还重;有一次,跑到最后4公里时,突降暴雨,躲了一会,喝了一瓶水后,接着跑,马路上的水来不及排,有些地方积水有小腿深,雨水流到嘴里,突然发现水是淡的,不是咸的,意识到以前流到嘴里的全是汗。因为跑步,每天至少多流1公斤的汗,这一段因为训练流了100公斤汗。现在想想都有点心酸。
汗水没有白流。在这次跑步中,除掉在18公里前的一段300米上坡掉速外,其他爬坡都可以保持速度,比身边的很多跑者好很多,上坡就是我超人的机会。另外一个好处是强大的心肺能力。整个过程中,呼吸均匀,除上坡外,其他阶段没有喘粗气,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路程都是有氧;相比之下,弱项反而是肌肉,最后几公里想进一步提速,但很困难。
跑完后,身体没有什么不适,当晚脚酸,凉水泡;第二天小腿酸,热水泡;第三天,大腿酸,散步。第四天感觉恢复差不多了,跑下楼梯,5’30”配速,爬坡、肌肉练习都可以适当进行了。
从训练到南马结束,经验如下:
感觉在11.12的上马,我还是可以跑出PB;但是,170公里的三峡还在后面。后面一个月的训练增加楼梯、跑山、深蹲等肌肉练习,跑量适当降一下。上马能跑多少,看南马的彻底恢复程度。相对上马的PB,170公里安全完赛更重要,毕竟破三的任务已经完成。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8457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