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我的第一个双周双马-写在北马之后

人生第一次背靠背双周双马,应该记录一下。

2017年9月10日太原马拉松

2017年9月17日北京马拉松

在ATP网球四项大满贯赛之前的一周,选手们都会参加一个热身赛,比如温网之前的哈雷赛,墨尔本公园之前的布里斯班赛。那么太马就是我参加北马的热身赛。

2016年曾经报过太原马拉松并且中签,无奈太马和北马在同一周的周六和周日,以自己的能力,无论如何是无法完赛的,所以不得不放弃太马,专注于我的第一个北马,并且如愿以偿的跑出了PB:3小时38分完赛。

今年注意到这两场比赛是在相邻的两周,我觉得太马组委会也有意避开北马,这样能够招揽到更多马拉松爱好者前来参赛。如自己期望的那样,两场比赛都如愿中签。

在中签率方面,我觉得太马可能给予外省选手较大的中签几率,我们6个人报名,5人中签。北马则更青睐成绩好的选手,所以成绩破4对北马中签很有帮助。但是上海马拉松似乎完全不考虑选手成绩,另外似乎更倾向本地选手参加,有点小家子气。

今年的训练不太好,从二月份开始,每个月的跑量基本维持在100-130公里,其中还有比赛的里程在里面。七月底左脚踝严重扭伤,又休息了三个星期,这个训练就很差,所以没办法拿去年的成绩要求自己。找一个合适的成绩完赛,成了我的首要目标。

对于太马比赛的准备比较简单和规范了,在太马前一周的周六做了一次20公里LSD,然后周三又慢跑了一次10公里以保持状态,之后就坐等比赛日的来临。

对于双周双马这样的赛程,我个人认为必须有很好的战术安排,以保证在第一场比赛之后身体不会过度劳累,并且能够在五六天内恢复到较好的状态。基于这样的考虑,和自己训练的情况,我对太马做了如下的战术计划:

出发—25公里,6分钟配速跑

25-26公里,11分钟配速走

26-29公里,6分钟配速跑

29-30公里,11分钟配速走

30-33公里,6分15速跑

33-34公里,11分钟配速走

34-37公里,6分30秒配速跑

37-38公里,11分钟配速走

38-40公里,6分30秒配速跑

40-41公里,11分钟配速走

41-终点,6分30秒配速

按照这样的计划,全程完赛预计在4小时50分左右。

实际执行的时候,并不容易。因为在25公里的时候,身体还并不觉得很疲劳,所以必须强制自己走1公里。看着许多人从自己身边跑过,心里并不好受。但是如果不坚守战术计划,就无法应对下一周的比赛。最终我基本上执行了自己的计划,最后的完赛时间为439。以这样的训练水平和比赛安排,我已经很满意了。

因为我们现在基本按照心率来跑,前30公里心率基本在152左右,在30公里之后,虽然速度降下来一些,但是心率却上升到了160以上,再一次证明训练量远远不够。

太马在我参加过的比赛中我觉得是组织的不错的。首先赛道安排有风景有特点。其次补给安排的不错,每2.5公里都有补给点,这样选手能够很好的安排自己的补给节奏。水和饮料能够很好区分,能量胶、盐、香蕉、榨菜都有,种类齐全。其它一些马拉松比赛的补给点很随意,这一点太马的服务令人满意,够得上金牌赛事的级别。

穿着北马比赛服跑太马,不是想砸场子,就是衣服太舒服!

另外,北京去往太原的交通很方便,高铁只要2-3个小时,非常快。我们选的快捷酒店距离起点有接近2公里,因为没有距离更近的了,不过早晨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了共享单车,骑车前往也节省了不少体力。

太马不足的地方是赛道没有树荫,这也是国内大多数城市的问题,由于用来做赛道的路段都是最近几年新修建的,行道树都是小树苗,在9月的艳阳下没有办法提供树荫。另外太原的空气污染也是一个阻碍选手参赛意愿的障碍。

太马结束之后身体不太疲劳,只有左腿膝盖下有一点酸疼,不过第二天症状就消失了。我觉得跟自己的训练运动量不足有比较大的关系。比赛之后周三的晚上我进行了一次恢复训练,一来看看身体的状况,疲劳度和肌肉恢复,二来也是在比赛前保持状态。原计划跑10公里,结果跑到5公里的时候就觉得有些疲劳,最后7公里结束训练。看来身体需要更多的休息来恢复,于是在北马之前再也没有跑步。

北马这一天我原本对期望不高,毕竟双周双马,心里有压力,所以依然计划25公里之后走一下,然后间歇跑,不过心里希望成绩比太马能好一些,跑进430,所以计划的走路会少一些。

开跑之后情况就变了。毕竟是国马,况且我在B区起跑,大家在炙热阳光的直晒下,在西长安街上速度一点都不慢,基本大队伍速度维持在500-515之间。这让我原先配速600的计划显得很尴尬,并且难以执行,因为队伍太密集了,你速度慢下来就会阻碍后面的跑友,所以我只能以差不多的配速前进。

跑到25公里的时候看看周围几乎没有人在走,所以也就放弃了走一走休息的想法。这时候脑子里的念头变成了“会不会破4呢?”,也给自己找了个继续跑下去的理由。

第一次走路发生在跨G6的科荟桥上桥的一段,但是到了桥顶又跑了起来,因为心里惦记着跑进4小时这个小目标。后面也只是在两个补给区走了很短的五六百米。

破4的念头一直到经过国奥村的时候才彻底打消,这时候刚过36公里,但时间已经过去3个半小时,也就是还有30分钟的时间要完成剩下的6公里。想想破4对自己的意义也不大,于是也就顺势放弃了这个目标。

虽然北京的天气比太原比赛那天要热,而且天空晴朗,一点云彩都没有,但是从离开长安街一直到过了国奥村这30公里的路线上,一直都有行道树的树荫庇护,基本感觉不到太热。但是进入奥林匹克公园之后就没办法了,小树苗完全帮不上忙,所以越跑越热,越跑越慢。但是我觉得北京这个赛道在国内已经非常好了,在37公里之前都有树荫这很不容易。

北马的补给当然是最好的,每2.5公里一个补给站,每个补给站都有至少三四百米长,完全不会错过补给,而且供应充足,路上还有不少跑步团体、单位甚至个人提供的私补。

北马的水平很高,一直跑到38公里,依然周围都是跑步的选手,是高水平选手的大聚会。

从我的心率记录来看,全程都在162-165之间,配速如下:

0-1小时520以下

1-2小时540以下

2-3小时600以下

3小时-3小时40分钟 630以下

最后25分钟介于630-655之间了。

依然是越来越慢,特别是30公里以后,再次证明训练量的重要性。

赛后左腿膝盖下再一次疼起来,用了两天才完全不疼,疲劳度也比太马完赛严重。如果再接一个马拉松,我不知道是不是能够600完赛。。。

以前比赛结束还想找一个按摩师按摩一下,现在觉得不需要,因为主要是小腿肌肉疲劳,多走一会儿就能大幅度缓解,当然,跑量不够跑抽筋了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北京马拉松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赛事,我认为有以下的优势:

  1. 发朋友圈最有震撼力,代表自己也是最高水平赛事的一部分。
  2. 选手水平高,容易PB出成绩。
  3. 赛事服务好,补给好,完赛后还有冰块和冰棍吃,国内绝无仅有。
  4. 名牌参赛服完赛服,以后做训练服也很吸引眼球。
  5. 赛道好,有树荫。而且从天安门广场出发,老激动了。
  6. 各种跑团、赞助商的加油队伍相当壮观,相当给力。

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1. 对于双周双马,第一个应该看做一次LSD,要放70%的力量去跑,如果想尝试PB,也要在第二个。2. 北马的赛道、补给和气氛都是最好的,如果想PB,应该选择北马。 3. 三周三马也不是不可能,可以在第二场复制第一场的战术,保存体力给第三场。4. 跑量不足,以完赛为目标的参赛者,不要等到累的不行了才改为走,要在自己还可以的时候就走一程,及时休息自己疲劳的膝盖和小腿肌肉,这样成绩会更好。月跑量120的跑友也可以很好的完赛全马,只要战术安排得当。

最后,让我们尝试一次三周三马吧,人类就是在这样不断对自己的挑战中取得进步的。

2019北京马拉松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8032

您需要才能回复
  1. 6ba4178be38fee0f54885b1d738d4708
    杂宽Lv.6
    2017-09-22 10:15:02
    同跑太马北马的跑友还真不少。

    回应

  2. 5af3278232a357c470a50fc9120157d1
    风和日历Lv.6
    2017-09-22 11:03:10
    同好!

    回应

  3. 9f71bde1151e27cd73f887aa36d578ca
    徐彤Lv.18
    2018-12-25 09:56:05
    精彩!

    回应

本文参与的原创活动

北京马拉松跑给你看
写北马原创赛记,赢取adidas北马限量款跑鞋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