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过广州新兴标志性建筑——广州塔。
快乐参赛,安全第一。
感谢志愿者们在烈日下的服务。
全程医疗保障完备。
迎着朝阳,我们踏上征程。
经过猎德,浓浓的岭南风情。
医师跑者尽力为选手保驾护航。
跑过摩登的广州塔,还跑过传统中式的塔。
前行,是广马的孜孜动力。
中国马拉松赛事已经进入高速增长、良莠均沾、乱象频现的阶段,步入5周年的广马,作为在全年年末举办的全国金牌赛事,就其自身也适逢蓄力、突破、前行的重要节点。
可以窥见,广马是以国际“金标”为前行方向的。就我个人体验和媒体报道来看,国际田联(IAAF)二十余条“硬指标”,广马已完成了大部分,希望国内尽快多一个金标赛。
而对于大部分业余选手来说,“跑在当下”、“乐在其中”则更为直观。广马赛道穿过新旧城区、珠江沿线、特色地标,除前20km略绕、洪德路人车并道外,赛道体验总体酣畅。
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对很多人来说,广马当天也利于刷PB,期间客观原因下文会叙述。更重要的主观因素,是在这个赛事井喷年份,参赛选手们也正经历群体性成长。
然而有个插曲,在广马开赛前一天下午,很多马拉松爱好者均收到一则消息:当天举办的另一场半程马拉松赛事,发生两列猝死的惨剧。出发,勿忘初心;前行,且行且珍惜。
规模空前的拉拉队让人震撼。
特步拉拉队再次出现在广马的赛道上。
活力广马,活力跑者。
阿姨们为广马选手加油助威。
沿途市民提供私补。
活力,是广马的性格标签。
马拉松是恒定42.195公里的路跑征程,但不同城市举办的跑马赛事,必定会融入举办城市特有的性格标签。而我想用“活力”一词,来代表广马,以及承载它的羊城的性格。
皇城根下的款爷北马,豪气爽朗的赛事举办下,是“中年人的苦行”;洋气的暖男上马,与选手们共同缔造了最有秩序感的国际赛事;金陵女子般的南马,让你感受她的诚挚细微。
到了广马赛场,这一切又不同了。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南仔,他融汇了广府人务实的秉性,潮汕人爱拼的闯劲,客家人进取的精气,深圳人创新的魄力,他是相当正能量的。
这种正能量,你可以从参赛选手身上感受到。当经过隧道时,自发的行军口号齐整响亮;当专注坚持时,总有人“身披彩甲”让你会心一笑;当想要走路时,会有跑友的鼓励。
一路上,大
为残障战友助跑。
给选手提供医疗服务。
小朋友也来担当“志愿者”。
为消除残障歧视发声。
为了荣誉而前行。
温情,是广马的感人之处。
大概跑到滨江中路时,看到一个轮椅选手经过,旁边是退伍老兵组成的“助跑团”。其中一位助跑老兵说,他们都是通过老兵群认识的,希望陪着残障的战友完成这次马拉松。
跑到大通路时,一位选手因抽筋卧地,旁边的执勤警察、医疗志愿者迅速跑过来,为选手喷喷雾、做拉伸;旁边的市民阿姨也蹲下来,为选手支招,并和小孙女一起为他加油。
30多公里处,一对情侣手牵着手,男生不断地给女生鼓劲,“相信自己,不要放弃”;身着显著的彩虹标识的跑友,用奔跑为LGBT群体发声(广马赛时正值台湾婚姻平权运动)。
一路上的温情画面不止这些,而我能遇到的仅仅是缘分之至。每一位跑者都有自己的跑步故事,可能平淡如水,可能波澜壮阔,当这些故事因跑步而交鸣,是每个人的三生有幸。
想提一个插曲:今年上马开赛前,我的一位同事查出急性癌症。我去看她时,分享了一些马拉松带给我感悟,关于顺境与逆境,关于自我与人生。我想,马拉松也是信念的传递。
医疗志愿者给选手提供盐水。
沿途丰富的补给。
“光马行动”
志愿者实时观察赛事情况。
安全顺利完赛永远是第一位的。
细节,是广马的人文厚度。
组织失误是赛事硬伤,粗枝大叶是用心不足。然而,广马却是一场酣畅的盛会,一场专注于细节、厚植于人文的赛事,体现在有素的后勤、充足的补给、全城的配合等方面。
为了进一步保障赛事安全,广马不仅配备了许多与你同跑的医疗跑者,沿岸也置备了充足的医疗补给站、救援点,问了几位不同配速的跑友,均说不会出现接连缺喷剂的情况。
与同属智美体育运营的杭马一样,广马沿袭了“光马”行动。在几乎每个补给点,都会设置简易的垃圾回收处,这一细节不仅有利减轻赛事的环卫压力,也能引导文明参赛氛围。
体现人本、体现文明的细节还有很多。沿线洗手间增设无障碍设施,环卫工人第一时间清扫赛道,不断的私补让选手更有代入感地跑步,开设亲属颁奖的特别环节,等等。
另外扯一句,赛前、赛后提供的那碗方便面(赛后还能让现场staff泡好),也算是细节之一吧。虽然我认为不能因为方便面也算高碳水食物,就将其硬包装成“马拉松”标配餐。
组办方将起点海心沙的周边设置进行了微调。
在落满紫荆花的赛道上驰骋。
岭南的冬天不太冷,适宜刷PB的天气。
广马音乐节为赛事提供了更多元的服务。
奖牌&礼遇卡
匠心,是广马的厚实诚意。
这是一个热频词汇被用烂的消费时代,也是一个成功不问路径的投机时代。然而,我还是想将“匠心”一词,用在这次广马体验上。广马的“匠心”,体现在对广式特色的把握。
赛前,先是被那本制作相当精良的《广马选手畅游广州》,以及相配套的旅游服务,给shock到了。感叹广州果然是全国传媒重地,对城市魅力的公关营销,绝对是有一套的。
同时,广马将本土传统媒体、新媒体资源运用得不错。如官网开设《我与广马有个约会》征文活动,广州日报第二天全版刊登包含所有完赛选手成绩的“英雄榜”,等等。
赛后,大学生志愿者一边恭喜完赛、一边双手传递给你完赛奖牌,利是封包装,岭南西关大屋为框,满洲窗为妆,古今地标建筑为核,将广州要素精要地融入了进去。
另外,EXPO虽不比北马、上马,但现场布置仍旧有金牌赛事的大气井然,5周年元素明显;虽没参加广马音乐会,但因有大学同学组的乐队参与,依旧在朋友圈里引起不小话题。
马拉松赛事与马拉松爱好者一同成长。
开赛分区和引导是诟病。
没有提前准备照明,存包处只能用手机取光。
缺憾,是广马的提升区间。
Focusing on the positive,这是马拉松带给我的一种生活态度。然而,这毕竟是一篇赛测文。上面说了很多广马带给我的感动,写到这里,还是得提几个赛事有待改进的地方。
如上面图片所呈现的,开赛前检录是个大问题。虽然广马根据组别、目标成绩,给选手号码做了分段,但现场缺少引导的志愿者,选手们哄挤一团,还有人在规定区域外备赛。
北马开赛前会奏响国歌,仪式感极强;上马开赛前会集体热身、现场互动;厦马的《马拉松之歌》想必大家都会哼了。然而,广马啥没有,甚至没听到鸣枪,就这么默默地开跑了...
主要的槽点都集中在赛前,赛中一切都很棒,赛后也有不少惊喜,除了上文提到的外,完赛包的毛巾里,悄悄地包裹着一瓶功能饮料,被广马组委会的呆萌的实诚给逗笑了。
小说《强风吹拂》中提起对于长跑选手来说最好的赞美是什么?不是快,而是强。赛事快速增长真的可取吗?选手盲求pb真的是初心吗?这些话题很大,每个人的答案不同。
最后,感谢这场位居国内领先、独具岭南风格的赛事。国内马拉松运动在成长,马拉松爱好者在成长,社会对相关赛事的态度也在成长,愿2017年一切都会更实、更好、更强!
广汽丰田·2016广州马拉松赛官方媒体合作伙伴免费直通名额 | 漫跑羊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不同见解,原创频道欢迎您来分享。来源:爱燃烧 — http://iranshao.com/diaries/195056
回应
回应
不过话说回来,广马的整体组织我是相当认可的,据说智美对这次广马下了很大力气,虽然听说后来出了官方兔子的事情,但是瑕不掩瑜,从普通跑者的角度讲,我觉得比之北马要好,至少全程补给没出任何问题,而广州的观众比之北京简直是高了一个数量级,我觉得,金标未必是唯一的追求,有了固然好,但即使没有,广马依然可以是国内跑友的首选赛事之一,依然可以是国内各大跑团各大主流跑步网站鼎力推荐的赛事之一,毕竟,金标的标准里面和普通跑友有关系的并不多。。。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天气上每个人的感觉不同,我是觉得太热了
其他都还好
回应
回应
回应
哥那是最低温度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