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从“跳桥”马说开去—厦门马拉松赛后记

昨天(1月2日),尽管元旦假期的调整令不少跑友措手不及,国内参赛人数最多的厦门国际马拉松依然如期举行。然而,除开档期问题,厦马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又给选手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令人哭笑不得。眼下国内马拉松赛事开展得如火如荼,日益增长的比赛规模和良好的秩序,如何兼得?

140103-1

2014年1月2日举行的第12届厦门国际马拉松,报名人数超过77000人,其中参加全程赛人数就达到24609人,再次创造国内马拉松参赛人数的最大规模。(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马拉松赛首次实施安检,主会场全封闭,设置9个安检通道。赛前曾有跑友开玩笑地做了个简单的计算,用人数除以安检通道,预计安检耗时会超过2小时,特别提醒大家早到现场别误了发枪。

现实远比想象更出人意料。

“本来全程半程分道。突然让大家都走大桥,好多人从桥上跳到桥下跑全程路线。”赛程接近一半的时候,有跑友在路上发了这么一条图文并茂的微博。

140103-2

据现场选手介绍,事情起因是上桥前面有个指示牌说“全程走桥下,半程、轮椅组走演武大桥”,结果到了分岔口,现场的民警封了桥下的路,让选手都全都走桥上,桥上的志愿者更正说“全程桥下,半程才上桥”。然后跑前面的全程都往回跑,后面的往桥上挤。这时有全程选手发现桥边可以下去到正确路线,有几个“先行者”之后,就有好多人跟着“跳了”。

好在这波混乱很快被志愿者加以疏导,没有影响到更多后面过来的选手。但这一“小插曲”实在令跑友大呼意外,不少人用“今天,你跳了么?”调侃本届厦门马拉松。

国内其他赛事的规模和组织又如何呢,以北上广为例。

北京

140103-3

拥有32年历史的北京马拉松筹办经验相对丰富,线路也比较成熟。天安门广场作为起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面积足够大,二是进入场经过的地下通道可以成为的安检、分流之用。

2013年北京马拉松的赛事规模为30000人,其中全程马拉松15000人,半程马拉松7000人,迷你马拉松8000人。起点处按照全程、半程、迷你的顺序依次往后排。但是最近两届因为赛事存包车安排的位置不甚合理,大批选手不得不费力往前挤。好在出发后立刻进入宽敞的长安街,约4公里之后拐弯进入二环时选手之间的距离基本已经拉开了。

上海

140103-4

上海马拉松迄今拥有17年历史。2013年赛事规模有所扩容,项目设置也有创新。参赛名额从去年的30000人扩大到35000人,新增名额用于新设置的10公里跑。其余全、半程马拉松人数仍为18000人,健身跑名额为12000人。

上马起点设在外滩的陈毅广场,选手们从周围弄堂里零零星星汇总到起跑区域。尽管组委会设置了A、B、C三个区,但除A区特邀运动员之外,起跑区其他部分但是没有明确的限制,有些人顾不一切往前挤,搞得一些并不是那么有“上进心”想冲成绩的选手苦不堪言。

广州

140103-5

广州马拉松只有两年历史。由于第一届出现了事故,2013年的筹备工作格外仔细,全程半程7000人,迷你13000人供2万名选手参赛。

广马起点设置在花城广场,运动员入口处过于狭窄,加之起跑区相对拥挤,个别运动员等不及甚至翻栏杆入场。从图片中可见,造型精美的起点拱门,令原本就不宽敞的出发通道变得更加狭窄。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海外,看看顶尖的世界马拉松系列赛(WMM)成员赛事是个什么光景。(参见爱燃烧文章:《世界马拉松系列赛(WMM)简介》)

波士顿、纽约

波士顿马拉松有100多年的历史,2013年的波士顿参赛这约30000人,全部都是全程选手。

140103-6

第一届纽约城市马拉松于1970年举办。

2013年的纽约马拉松参赛者超过40000人,同样也全部是全程选手。

140103-7

这两个赛事有一个共同点,运动员都是分批次出发,顺序依次为女子精英运动员、男子精英运动员、达标运动员和其他运动员。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起点处的压力,并且可以减少不同速度选手相互之间的影响。

东京

仅举办了七届的东京马拉松在2013年新晋成为 WMM 第六个成员赛事。

140103-8

去年全程马拉松选手约36000人,起点在一条马路上,不同组别(按以往成绩分组)的选手从不同入口进入相应区域(A-J)。

比赛为一枪起跑,最后一组通过起点线时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了。虽然最后会扣除这部分时间算一个净成绩,但7小时的关门时间并不考虑这个问题,第一次参赛的6小时+选手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小结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国外成熟赛事的参赛者人数并不比国内赛事少,成熟赛事流程确保了比赛顺利进行。

办大赛也如烹小鲜,千万不要折腾广大跑友。参赛人数增加易,后勤保障跟上难。国内马拉松群众基础还不强大,许多志愿者和赛事工作人员并不熟悉马拉松文化,这也是导致赛事中途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原因之一。

除开人数规模之外,近年来许多赛事经常修改比赛日期,这会让那些早早计划好了行程,预定了了机票酒店的跑友措手不及。赛事从最开始发布消息到最终比赛结束,中途要贯彻一个根本的比赛规章不动摇,互联网产品那种快速迭代每周发布新版本的精神可不能用在这里。只不过今年1月2号不放假这种“天灾”实属空前。

愿这一次次磨砺,能让依然年轻的赛事组织者和跑友们在未来变得坚强、成熟。

以上赛事图片均出自网络

您需要才能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