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生命不息 跑步不止

作者曾经的工作是企业文案,现在是一名自由撰稿人。整日伏案工作,缺乏运动,让她长期处于亚健康。开始跑步后,改善了她的身体状况,结识了更多有趣的同伴,也让她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四年前,我因为整日伏案工作,缺乏运动,患上了颈椎病,有的时候脖子和肩膀酸痛又僵硬,手指还会偶尔有麻木的感觉,去了几次医院做过检查,贴了几副膏药都没什么效果。然后我开始跑步,跑了一两个星期,我的颈椎痛就基本消失了,睡眠也变好很多。慢跑一年,我患感冒的次数极少,即便感冒了,吃一两粒感冒药丸很快就好了,不像以前一感冒要半个月才能恢复健康。跑步第二年,我有二十多天在高原行走,既没有感冒也没有强烈的高反,一路活蹦乱跳,玩得很high!这不得不归功于一年的晨跑,给了我良好的身体素质。

生命不息,跑步不止

正因为从跑步中获得了种种好处,所以我希望别人也同我一样能从跑步上获益,因此在最初跑步的那一年,我常常很热心地向周遭的人推荐过跑步。别人告诉我,他得颈椎病,我就会说,你去跑步吧,跑步的效果可好啦,然后巴拉巴拉说一通。有人说他失眠,我也会说,你去跑步吧,然后又巴拉巴拉说一通。可是听了我的话,真正去跑起来的朋友却不多。后来,我也渐渐改变,不再向周遭的人推荐跑步,只是自己开开心心地跑着,开开心心地写着有关跑步的文章,文章里也只是写自己对跑步的态度和理解,不再向别人推荐跑步。

有意思的是,渐渐地我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跑步。我的一个闺蜜开始跟我一样,常常一个人去公园跑步,并且喜欢上了跑步,她说是受到我的影响。我的男友也主动要求与我一起跑步,并从跑步中获得很多乐趣。甚至有读者写信来告诉我,因为看了我的文章开始去跑步,然后爱上了跑步,并且自己的恋爱对象也跟着一起跑步。

最让我惊讶的是在我跑步的第三年,我的邻居——六十多岁的上海阿姨也开始去跑步。她长得胖胖的,又有一个圆脸,给人很慈祥亲切的感觉。阿姨原来是个不爱运动的人,连广场舞都不愿意跳,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家里烧饭给外孙吃,然后看着电视吃着饭。 以前,我出门跑步,阿姨常常会问:你干嘛去啊?我答:跑步去。当我一身汗水地跑回来,阿姨也会与我打招呼:你跑步回来啦?

现在,她几乎每一天都出门跑步或者散步,换成我问她:你干嘛去啊?她答:跑步去。有段时间,我和她常常在跑步的路上相遇,一个正出门跑步,一个刚跑步回来。还有一段时间,我和阿姨同时出现在某高校夜晚的跑道上,两个人一起共同跑上一段。现在阿姨每个月跑步的频率比我更高,这影响和激励偷懒不想跑步的我,让懈怠的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跑下去。

生命不息,跑步不止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波动影响”,即我们对其他人的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圈一圈扩散出去。我们每一个人对他人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尤其是对身边的人,如酒鬼丈夫往往会让伴侣也成为酒鬼,爱读书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

单论跑步这件事,也许在最初,我在影响我的邻居阿姨,而现在则是她在影响我。这让我领悟到:你改变和影响别人的最好方式则是做好你自己的事情,让你自己生活得愉悦,这种能量就很容易传递和扩散出去,进而影响和改变他人。仔细想想,在跑步这事上,老人对我的影响一直都很深远,往往是从他们身上,我获得跑步的正能量。

上海自1979年成为中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目前也是中国老龄化社会最严重的城市,老龄化程度已经接近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水平,而我住的杨浦区恰恰又是上海老年人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无论是我出门倒垃圾还是买菜回家,在楼道里遇到的居民,还是每天下午5点钟我在公园跑步(因为自由职业的关系,我跑步的时间变得比较自由),与我一起跑步的人大都是老年人。

如果只将老人分为两类,我会这样分类:一类是快乐满足的老人;一类是绝望不满的老人。前者在回顾自己一生的生活感到的是充实、创造和幸福,他们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不会惧怕死亡,他们的晚年生活比较积极快乐,对待晚辈也亲切温和,宽容大度。后者回顾自己走过的一生感到的更多是空虚、挫折和失败,他们就对自己的人生绝望,因为已经再也无法弥补自己的人生了,他们的晚年生活常常充满消极抱怨,对待晚辈也蛮横无理,容易记恨刻薄。

也许是出于对跑步的喜爱和个人偏见,我总感觉自己在公园里跑步碰到的老人大多属于前者。记得某一次我在公园里跑十公里,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爷爷刚跑完,他正坐在跑道边的椅子上休息,当我从他身边跑过时,他笑吟吟地问我,跑多少圈啦?我答,第十圈。他竖起大拇指,说:厉害啊,要向年轻学习!他的夸赞和认真说话的模样把我逗笑了。

还有一回我在公园里跑步,将背包随手放在路边的挂钩上,一个老太太这时跑过我的身边,边跑边提醒我,贵重东西要放放好啊!

生命不息,跑步不止

我常常在公园里遇见一位穿着运动裤的老太太,她每次都一个人默默地跑上6、7公里,跑完她再做一会拉伸运动就回家,六十多岁的老人还给人一种风风火火,英姿飒爽的感觉。我总觉得她很酷。看着她跑步的姿态,我会生出一股豪迈感:我也要一直跑下来,老的时候也要跑步,生命不息,跑步不止。

曾有一个“平凡人的奥林匹克”的系列微电影,其中有部名为《跑吧老李》的微电影在上线当天点击量即破75万。62岁的老李是马拉松发烧友,6年跑了25000公里,17个马拉松比赛。他说自己每天跑步的时间比坐着的时间多,他把跑步视为最大的快乐,把马拉松视为自己的节日。他不光自己跑,还自建网站,通过网络募捐组织“海口马拉松赛”。他在短片中说“常有人说我坚持的好,其实真正喜欢的事不用‘坚持’,让自己变得健康,真的很容易,不停地跑下去,就不会老。跑步可以沿途欣赏美景,享受运动的快乐,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谁健康,谁就能跑得更长远!”

当时,看完这支视频,我很感动,跑步老人对待跑步和生命的态度给我很大的影响和触动。“真正喜欢的事不用坚持”“快乐的跑步”“不停地跑下去,就不会老”这些话会让我感叹:老人尚且如此,我这样的年轻人情何以堪,真是自愧弗如啊!

生命不息,跑步不止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如果一个人老的时候感到的自我完整能够胜过失望,那么就会获得智慧的品性——用对人生本身超然的关心,来面对死亡;将死亡看作是一种自然的归宿,同时又对生命有着积极的关注和理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只有个体发展的足够成熟,才能获得这样的智慧。他还提出成人对待死亡、对待生命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儿童的信任感,即如果儿童身边的成人完善得足以不惧怕死亡,那么这些健康的儿童也不会惧怕生活。可以想象,当这些儿童长大成为大人或者老人的时候,他们会继续影响自己的下一代。所以,大人和老人的心态会影响他们的晚辈,这种影响是许多年甚至许多代的。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家族传承吧。

跑步的老人让我看到“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真正含义,也让我看到一个老人如何面对自己的晚年,如何面对死亡的态度,他们积极的生活姿态,让我学习并且想要同他们一样:生命不息,跑步不止。我们要更加积极认真地生活着,不单单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下一代,甚至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