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跑者来说,那就是好好的跑一场比赛,最好在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有着“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之称的大理无疑是理想的跑步圣地,大理国际马拉松正好在这天举办,在上万人的跑步队伍中,申加升豁然在列。
第二故乡:大理
这次申加升参加的是半马,72分钟28秒完赛,排名男子第三。对于生活、训练在大理的他来说,这场半程马拉松既是和朋友的聚会,又是一场训练,毕竟平时的训练距离也会有35公里左右。
近两年,很多跑者都把大理当做第二故乡。无论是跑步还是生活,这里都是理想的场所:路跑可以环洱海,越野可以上苍山,场地训练有当地大学的田径场,2000多米的海拔也满足了高原训练的条件。
一年前,申加升和好朋友祁敏背着书包搬来了大理,寻找适合的训练线路,也认识了在当地的一些跑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发现出去比赛成绩还不错,于是便在苍山脚下租了间房子,努力训练(几乎每天都会跑30公里以上),然后挑自己喜欢的赛事去参加。
刚结束的玉龙雪山超级越野赛算是在家门口的比赛了,从大理坐火车过去也就2小时左右。作为云南有名的“未登峰”(仅有的一次可查登顶记录发生在1987年,由美国人登顶,只留下了攀登简报),高山草甸、雪山冰川等高原风光吸引了很多国际选手参加,而申加升参加的是65公里组别。
玉龙雪山,最虐65km
由于之前并没有去过玉龙雪山,申加升和朋友提前2天就到了丽江,既是玩,也是熟悉赛道。
比赛是5月12日凌晨开始的,路标上的反光条在没有光污染的山野环境下显得更加明晰,而那些比较大的爬升在黑夜中也不知不觉就上去了。
申加升一马当先,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最终以9小时38分的成绩获得冠军(比第二名快了将近1个半小时)。
“这是我目前跑过的50—60公里组别难度最大的一场比赛”,申加升赛后如此说,赛道整体海拔处于2400米到4460米,累计爬升4479米,难度系数极大。
这个难度超出他的想象,参赛中一度跑的很痛苦,赛道平路很少,基本都是上下坡,有很多技术路段。
“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有一个流沙坡,走一步滑两步,2公里的路花了50多分钟,不过下的时候很爽,路面比较软,可以跑起来,用上了十几分钟就下来了”,申加升说。
高海拔赛道有其独特的魅力,在享受无限高原风光的同时,也得忍受高反的折磨,这也是导致很多跑者退赛的原因。即使是参赛经验丰富、又常在高原训练的申加升,参加高海拔赛事时也会高反。
难受的时候他就会放慢配速,走上一段或者停下来休息,在补给点也会尽量多停一下。不过对于高反,他好像有着比常人更强大的耐受力。
贡嘎100,一战成名
一直参加50km的他,在偶然的机会知道了2017年的贡嘎100,抱着去学习的态度,申加升和朋友一起来到了贡嘎100,这场海拔最高、线路难度最大的越野赛。
开始的时候只想着完赛就好,哪怕跑20小时,名次不重要,毕竟自己没有跑过这么长距离的,还是在高海拔,越想越乱,干脆别想了,跑呗,跑多少算多少。在这样的心理转变下,他反倒跑的更加轻松了,高海拔也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难。
由于是第一次跑百公里,也不知道战术,所以申加升一发枪就跑的飞快。别的选手也有点蒙,没见过这么玩百公里的,申加升和祁敏一路领先,过了CP2,第二集团也慢慢追了上来,不过他还是处于领先地位。
直到CP4,大约40公里的时候,他出现了高反:
在赛后的采访中,申加升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坚持完赛,登山杖起到了大半的作用,因为赛前就知道爬升特别大,怕自己吃不消,所以就生平第一次使用了登山杖,事后来看这样做很明智。
十年跑步,专业出身
在越野跑圈横空出世的背后,他有着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长达10年的跑步生涯和长达5年的专业训练。
会泽体校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学校张贴的“英雄榜”很多都是跑步冠军,有参加过奥运会的、有参加过全运会的,全国冠军更是数不胜数,而申加升就毕业于这里。
虽然生活在中长跑之乡,但要不是因为12岁那年的一场乡镇运动会,申加升可能也就与跑步无缘了。
12那年,申加升代表学校去参加乡镇运动会的3000米跑步项目,没有任何训练基础的他跑了前三名,然后被派去县里参加比赛,对于当时只去过镇上的他来讲,县城就是大城市,既然让参加比赛那就去呗。
当时学校只负责选人,但是不负责训练,好在申加升的家离学校就有4公里,每天中午和晚上往返就得16公里,所以即使是和那些在体校接受过训练的孩子们一起比赛,他也拿到了第七名的好成绩。
就这样,他比较顺利的入读会泽体校。在那里,他是学霸,不但不需要交学费,而且每个月学校都会发补贴。别的学校是7点上课,他们都是5点起来去训练,训练结束后7点正常上课,下午放学后又接着训练。
申加升训练的比较刻苦,跑的也快,高年级的同学甚至还会欺负跑得快的新生,不过随着他跑的越来越快,大家也就接受了现实。
中学毕业时,虽然成绩突出,但是由于身体条件不突出,主要是比较矮(时身高只有1米55,现在已经1米72了),在省队下来选拔队员时直接被淘汰。
中间的为申加升,那时候虽然跑的快,但是身高比较矮
没能入选省队,申加升的跑步生涯似乎走到了尽头,和家人商量后,他去读了技校,想着以后毕业好好找个工作,稳定下来。然而爱好跑步的他即使到了技校也坚持跑步,经常和曲靖市体校的队员一起玩、一起跑步。
曲靖市体校的教练发现申加升跑的快,于是便让他一起训练,参加省内的一些比赛,随着对申加升的了解,教练觉得或许他应该去更大的平台,于是把他推荐给了宁夏省队。就这样,原本几乎已经放弃跑步的申加升又迎来了第二次希望。
父母也很支持他去宁夏省省队训练,于是从2012年开始,申加升便加入宁夏省队,接受专业的跑步训练。
宁夏省队,陪跑3年
不同于以前在会泽体校,到了专业队后就没有文化课了,一周训练七天,周末休息半天,不休息的那半天还要跑30公里。申加升刚进队的时候训练的是3000米障碍跑,不过他大多数时间会配合老队员进行训练,因为老队员有全运会的任务。
就这样陪练了3年,直到2015年全运会3000米障碍跑取消后,他才转练马拉松,而在这期间,他一直在训练,并没有参加过比赛。2015年转为马拉松方向后,3月份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跑了2小时32分,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指标。
在省队,申加升多数时间都是在陪跑
宁夏省队队员,右三为申加升
在专业队的日子里,一年参加两三场比赛,剩下的时间都在训练。直到2017年5月份退役,申加升一共参加了5场马拉松比赛,最好成绩是2小时28分,这个成绩在全国专业运动员里并不算突出,他再次遇到了瓶颈。
2016年9月,他出来参加马拉松,刚好发现马拉松结束后的第二天贵州金沙就有场越野赛,想着跑的好还能挣点零花钱,于是便报名参加了。
那时他对越野赛还没有什么概念,报名清单里说的强制装备他很多都没听说过。只是看着50公里和马拉松42.195公里也没差多少距离,于是80块钱买了个水袋包,带上半瓶矿泉水就去参赛了。
首次参加越野赛,他没有任何经验,完全是按照马拉松的节奏在跑,抽筋很严重,痛的无法站立,通过很长时间的自我按摩、拉伸才有所恢复。加上当天天气热,又不懂得补给,导致他一路跑的很狼狈,到处找山泉水喝。
快到终点的时候他跑错了路,又折了回去,耽误了些时间。不过尽管如此,他还是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这场比赛中,他遇到了同样也是第一次参加越野赛的祁敏,他们两个人就这样结了缘。
2016年9月第一次参加越野赛,那时候还是个越野小白
经过2年,当初的越野小白现在已经成了国内越野顶尖高手,年初成为Columbia旗下签约运动员,8月份将出战UTMB OCC组别,在更大的国际舞台,申加升将表现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首次参加越野虽然狼狈,但是却为他后来参加越野赛提供了很好的自信。2017年4月份,河南新县50公里,他跑了4小时15分,获得冠军。
2017年5月,申加升再次遇到瓶颈,马拉松成绩提不上去,在队里待着意义不大时,于是他选择了退役。
越野新星,横空出世
退役后,依然放不下跑步的他选择用跑步养活自己。直接报名参加6月份的内蒙古山地马拉松,很巧的是,祁敏也来参加这次比赛,两人逐渐熟了起来,开始组队训练,从此开始了他在越野跑圈的开挂人生,一路夺冠。
2017 Columbia崇礼168,50KM组别男子组冠军、天空跑(甘南)站,56公里组冠军、2017贡嘎100冠军、2018高黎贡125公里冠军、2018北京TNF100的50公里组冠军……
申加升2017年共参加了35场大赛,19次冠军,2018年截至目前参加了10场比赛,7次冠军……
部分奖杯
查看申加升的参赛纪录,几乎都是50公里组别的,只有2场百公里,所以他也有“新晋50公里级别霸主”、“越野新星”等各种称号。
对于选择50公里,他解释到:“马拉松运动员出身的我选择距离相近的50公里似乎更加合理,而且我今年才23岁,
享受山野,回归生活
回看申加升的整个历程,跑步几乎占据了他的所有生活,随着他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多,得到的冠军越来越多,他对成绩也看的越来越淡,更多的精力会放在享受赛道上,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取得好成绩。
今年3月,高黎贡125公里是他跑过的距离最长的一次比赛,也是最辛苦的一场比赛。
最终,申加升以13小时36分11秒夺得高黎贡RCE125公里组冠军
由于天气热,每经过一处山泉他都会接水喝,肠胃也不舒服,最后几十公里出现了腹泻,跑跑停停,在补给站停的时间也长一些,这样调整了十几公里才恢复。
在高黎贡,很多选手都选择了退赛,那些没有退赛的选手也会有很多私补,旁边都有朋友在等,而申加升总是一个人,这让他一度跑的很心酸,不过也是这次比赛,让他感到了家人和亲情的重要性。
幸运的是,因为高黎贡的比赛,他遇到了自己的女神。而5月20日,当他冲过大理半马的终点线拿到第三名时,或许这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申加升和祁敏在训练。“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很大原因要归功于祁敏”——申加升
回应
但越野跑的竞争应该比路跑少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