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李宁上市后,安踏、特步、361度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上市,期间匹克在经历两次IPO上市失败后于2009年9月登陆港股,标志着本土品牌第一阵营成型。在耐克和阿迪达斯分割着高端市场时,国产品牌分食着中低端市场,销售渠道深入三四线城市,并不断转型升级。
李宁和安踏的博弈(图片来自:Wind资讯)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中国体育用品的行业规模达到1039亿元。那一年,耐克、阿迪达斯、安踏和李宁四家公司的中国市场份额之和是44.0%。
近期,美国券商机构Wedbush发布了全球运动用品市场的最新份额排行榜单。其中,彪马已经取代安德玛成为全球第三。虽然这份榜单的前九位没有中国品牌,但是国产老大安踏的年销售167亿元(约合26亿美元),这一数字略落后于加拿大品牌Lululemon,若仅以销售额进行衡量,安踏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约第9位。
2017年全球运动用品市场的最新份额排行榜单
以2017财年的业绩看,排名本土前四位的运动品牌为安踏、李宁、361°和特步,销售额分别为人民币167亿元、89亿元、52亿元和51亿元。
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季上,运动品牌安踏、李宁、361度和特步国际陆续发布2017年业绩报告。安踏继续以166.9亿元营业收入和39.9亿元净利润坐稳国内行业老大的位置,李宁和361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都实现了正增长,只有特步国际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滑。
品牌 | 营业收入 | 营收同比增长 | 净利润 | 净利润同比增长 |
安踏 | 166.9亿 | 25.1% | 39.9亿 | 29.4% |
李宁 | 88.74亿 | 11% | 5.2亿 | 56% |
361度 | 51.58亿 | 2.7% | 4.57亿 | 13.4% |
特步 | 51.13亿 | -5.2% | 4.08亿 | -22.7% |
2018年年初,在遭遇「晋江风波」后,中国运动品牌十年沉浮,已经基本完成了洗牌。要知道的是,这些破产的运动品牌如喜得龙和美克等,和如今千亿市值的本土第一运动品牌安踏曾站在同一起跑线,均为晋江系企业。本土体育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机遇与挑战。
安踏:国产老大 遥遥领先
2017年度,安踏的市值突破1000亿港币,位居全球行业第三位,更是在近期突破了1200亿港币,完成对2017年2月600亿港币的市值翻倍。最直观的比较,安踏的市值是国产第二体育品牌李宁的6倍。
安踏2017年以166.9亿元的营业收入保持行业领先,高达25.1%的营业收入增长幅度为五大品牌中最大,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该品牌2018年一季度零售额同比增长20%-25%,非安踏品牌(包括 Fila和DESCENTE等)零售额同比增长80%-85%。这一年里,安踏共销售超过6000万双鞋,超过8000万件衣服,有超过10000家门店。
同时,安踏是一个很喜欢收购的公司,为其多元化的品牌矩阵打下了基础,去年更是收购了香港童装品牌小笑牛,进军儿童体育品牌市场。安踏手握迪桑特、FILA、FILA儿童、小笑牛、可隆、斯潘迪等品牌资源,一个庞大的品牌矩阵现成,从高端到大众市场,渗透到运动时尚、高端性能、户外休闲等不同细分市场,面面俱到。
近一年,安踏在科技研发和产品年轻化上没少努力。安踏2017年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成立或加强了三大设计中心,推出了A-Livefoam和A-Flashfoam等科技产品,并找来了张继科、高圆圆和张俪等流量明星为其造势。
安踏的营收中超过95%来自于中国本土市场,这就意味着安踏没有能很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主要靠的是低价,而现如今靠中国文化情结或是更好的选择。李宁「悟道」系列亮相纽约时装周的成功也让安踏认识到了消费者对于国货的认知,以及「做时尚」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事情。
ANTA x RICO LEE 登陆上海时装周
据说,时装周上安踏
李宁:国货自强 可以年轻多久呢
怎么说呢?在过去一年里,李宁让国人最津津乐道的并刷屏网络的事情就是其登陆了2018年纽约秋冬时装周。
这是李宁很好地利用了社交网络和电商渠道,采用了消费者对中国国货的认知偏差,借助高大上的国际平台,拉拢年轻消费者的一次很成功的尝试。
李宁公司2017年的业绩报告很乐观。回归管理企业三年后的2017年,李宁的营收达到了88.74亿元,这是该品牌距其2010年创造的全年近95亿元最高营业收入最近的一次。值得一提的是,李宁2017年的净利润为5.2亿元,高达56%的净利润增幅是五个品牌里最大的。
与安踏突破1200亿港币市值同期,李宁股价明显上涨,创七年新高,涨4.23%,暂成交7092.77万港元,最新总市值为209.46亿港币。
但是,李宁的问题是在遭遇了「重创」后,这么多年都没有回过神来,近一年才慢慢地逼近2010年时的水平。而李宁的这种借助中国文化情结的年轻化方式是否一直能行得通呢?不得已而知。(秀场系列)在没有高科技加持,而且价格并不是很亲民的状况下,这种年轻化的方式势必会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361度:爱童装 更爱国际市场
2017年,361度营收增加2.7%至51.58亿元,利润增加13.4%至4.57亿元,毛利率减少0.2个百分点,为41.8%。
361度是一个在国内存在感不是很高的运动品牌,倒是在国际市场上的动作不少。例如,在去年的6月,该品牌成为2018年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
361度对国际业务表示得很重视,称其「三至五年会成长为集团营业额贡献的重要来源」。据悉,361度在巴西(1116个)、美国(848个)、欧洲(135个)、台湾(23个)有诸多品牌体育品专门店销售网点,未来还将继续挖掘有增长潜力的国家,推更多国际版产品。
另一方面,童装市场才是361度的主战场,这一领域也是该品牌2017年财报的最大亮点,去年全年收入51.58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4.57亿元,同比增长13.4%。
童装市场一直就是个充满竞争的点,各大运动品牌都有涉足这个领域。2008年,安踏首先推出儿童体育用品系列;2009年底,361度第一次召开了童装展销会,并于次年正式推出童装产品;2012年,特步正式进军童装行业;多次试水之后,李宁于2017年底成立童装事业部,并推出自营品牌LINING YOUNG。
虽然童装业务有望快速增长,但是这并不是一块很大的饼。同时,361度的存在感实在是太低了,而且设计上就没有什么新颖可以说,就说在海外很受欢迎的361° Meraki和361° Sensation 2,其设计也是一言难尽,「如果不跑步,你能给我一个买它家鞋的理由吗」。
特步:跑步才是主战场 真的不能穿着相亲吗
2018年年初,一则「小伙因穿国内品牌运动鞋相亲而被拒绝」的新闻在网络形成热议,并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的热搜话题。
实际上,这一事件很大程度地击中了特步的软肋和痛点。这个创立于2001年的将自己定位为「时尚运动」的品牌,依然未能摆脱「老土、穷LOW」的刻板印象。
特步是一个特爱接「国家订单」的品牌。近些年,特步连续赞助了第十、十一、十二和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成为多个代表团的官方装备;过去的十几年共共赞助了30个城市的150多场马拉松赛事,更在各处设立跑者俱乐部、赞助运动员等。
2017年,继续重点布局跑步市场的特步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降,营收和净利首次被361度反超,虽然特步市值超361度近两倍。在这一年,特步也将品牌转型成了「中国跑者的首选品牌」。值得一提的是,特步的鞋类收入为32.58亿元,和2016年同比下降近8%,鞋类收入占特步总收入的比重高达63.7%,这对特步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另一方面,特步存在「线上卖得好 线下没人买」的尴尬境地,还好电商渠道是如今的大趋势,特步的电商业务在五大运动品牌中算得上核心竞争力。据悉,截至2017年年末,该公司电子商务占集团整体收入比例已超过20%。
匹克:再不努力 就要被淘汰了
2016年11月2日,上市五年的匹克体育正式从港交所除牌。
匹克在近几年的市场运作有点迷。在国内市场没人研发3D打印鞋的时候,匹克相继研发了好几款3D打印跑鞋;在区块链火的今年,匹克举行了一个「用区块链3D打印币(3DPrintingToken,代号3DP)竞拍匹克3D打印运动鞋」的活动,最终该鞋款以30000个区块链3D打印币成交。
去年,匹克产品线延伸战略中,排球成为了全力拓展的新版图。在各级的赛场中,匹克体育以“中国排球联赛官方赞助商”、“中国排球联赛运动装备类别独家合作伙伴”、“中国排球联赛-全明星周末运动装备类别独家合作伙伴”的身份亮相,目标成为排球市场NO.1。
3D打印的匹克排球鞋
也可以说,技术研发一直是匹克近年来的重中之重。据悉,匹克在的技术研发中心遍布全球,在跑步、篮球领域的3D打印技术研发走在世界前列。本赛季排超全明星周末上,匹克研发的全球首双3D打印的排球鞋也成功亮相;在今年的平昌奥运会上,匹克赞助了巴西、斯洛文尼亚、新西兰、冰岛、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六国奥运代表团的冬奥装备,搭载了匹克专属打造的奥运科技——匹克恒温科技,可以实现保暖、透气和热湿平衡的功能点。
只是,匹克这「东一枪 西一枪」的市场策略让人着实有些摸不着头脑。
国内市场,瞬息万变;放眼国际,想要获得全球市场的普遍认可,中国品牌仍需走向海外。「国货当自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对国货的认知度与日俱增。跑友们最看好哪一个国产运动品牌呢?最喜欢它家的哪一款运动装备呢?欢迎来爱燃烧分享你的想法。
1,赞助,走国家队模式,在官方渠道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2,收购,官方的说法叫做什么补足产业链等等云云,但在资本的作用下最大的作用说白了就是控股,并表,并数,让业绩看起来不断扩大持续增长。
持续增长的业绩进一步拉动股价,带来现金流的循环,再赞助再循环。
这和产品做的稀烂,在跑者群中骂声一片的实际情况比实在尬的可以。
所以,做企业产品做的不好又怎么样,踏准金元的节拍,特色环境下的商业策略一样可以发展的很厉害,等到大厦变得too big to fall,所谓消费者不过是这条产业链上最低端供养原料的鱼肉,认人刀俎而已。可悲。
回应
并不觉得,消费者不是傻子,可以选择用脚投票,产品做得不好我不买就是了,倒霉的是那些投资他们企业的韭菜们。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