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波士顿梦想 | 穿过波士顿的时间轴

对跑者来说,波士顿是真正的朝圣之路,如同它标识里的独角兽一样——独角兽隐喻永远触不到梦想,它永远在前方,而你会一直追随。

1630年创建的波士顿已是美国最古老、最有历史感的城市之一。横向对比,五百年不到的历史又实在很难与悠久靠上边——正是波士顿诞生5天之后,明末将领袁崇焕被处以极刑。就是说,当东方古国即将迎来又一轮统治更替的桎梏时,波士顿尚未建立起与文明的交集。

不过随后波士顿的发展快速而有力,建立起哈佛大学,发起了美国革命,成为富庶的国际商港,也孕养出一批信奉「努力工作、道德正直、重视教育」的社会公民,有了城市文化的奠基,1822年波士顿得到特许状,正式取得了城市身份。


如果没有大的变故,城市文化在建城之初几乎也随之建立,并一直延续下去。于是后来的波士顿拥有了众多名校,市民保守但也开明,背负着历史感又不受沉重所累。这儿的职业球队都有着丰硕的奖杯室,经历过低谷可从没有人怀疑他们会就此一蹶不振——城市的劲儿摆着呢。所以当带队参加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1896年雅典奥运会的John Graham提议将马拉松搬到波士顿变为城市的运动项目时,似乎已经注定奔跑会在这里得到长久的延续。

在昨晚,第120届波士顿马拉松落下帷幕。没有纪录,没有卫冕(注:指马拉松项目。女子轮椅组麦克法登完成4连冠),因今夏奥运的存在,昨晚的波士顿马拉松难说星光耀眼。爆炸案过去3周年,夺回终点线式的激励慢慢散去,今年的波马是否稍显平淡?

可能是应了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总想着搞个大新闻。与轰动性新闻相反,传承和不变或许才是波士顿拥有如今江湖地位的关键。


120年的波士顿马拉松有过不少故事值得拿出来说道。

比如1907年选手路过Framingha火车站遭遇经过的满载火车,不得不原地等它慢吞吞经过才得以继续前进;

1918年,因一战牵连导致历史上唯一一次赛事取消,于是选手用10个人的军事接力赛形式完成了马拉松;

1924年跟随马拉松42.195公里距离的最终确定,赛事告别用了27年的Ashland,往后挪了几公里,把起点设在Hopkinton镇并再也没变过;

1927年遭遇高温,选手们除了与天气的鏖战,也要更费力的抬脚奔跑——他们的鞋底被赛道上融化的柏油死死黏住了;

比如1966年芭比吉布冒天下大不韪成为女性跑马的先驱,到1972年首次正式设立女子组别,昨晚之后,有将近17万女性完成了波士顿马拉松;

最近几十年,卫斯理女校的姑娘们穿着越来越性感,加油分贝却从来没减弱过;

2013年的爆炸案阴云在散去,代表缅怀和纪念的“SR8”基金及Boston Strong字样成为赛道上的常驻风景;

……

而经过了120年很多故事和经历后,我们惊讶的发现波士顿马拉松几乎没变过。没有人想过这条起起伏伏算不上宽敞、甚至因下坡太多不被国际田联认可的赛道会在某天绕出个大弯,变成新的模样,也不会期望在这看到华丽的cos服装和闲庭信步的关门跑者。哪怕一辈子够不着BQ的门槛,很多人仍愿意守着屏幕对赛道每年回味一次,熟悉的说出“尖叫隧道”或“心碎岭”的名字。跑者们无一不认真对待波马,谦卑的坐上巴士提前几个小时赶往远郊的起点,完成自己梦想的同时也期待能在此体会到曾经那些前辈们的经历。

对跑者来说,波士顿是真正的朝圣之路。也基于这份认真的虔诚心,文化情怀无限高的波士顿马拉松很难会让人感觉乏味,这正如马塞尔·普鲁斯特在《认知电影》里所说的,真正的发现之旅并非发现新景观,而是有新的目标。波士顿有它自己的比喻——它的标识是一只独角兽,独角兽在很多国家隐喻为永远触不到梦想。它永远在前方,而你会一直追随。


您需要才能回复
To_top